GPP放大鏡/類天疱瘡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长期治疗与追踪皮肤重症疾病,亦能保有健康、不影响日常与家庭关系经营的生活。图/123RF

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60岁陈大姊,一年前皮肤冒出大片水泡,皮肤剧痒合并伤口疼痛,确诊为「类天疱疮」。使用类固醇治疗,却导致血糖上升、失眠、情绪暴躁,与家人产生严重冲突后,一度放弃治疗,恶化到全身超过9成大面积破皮,紧急送医治疗。经由调整类固醇剂量搭配生物制剂使用,改变糖尿病用药,类天疱疮和血糖皆获得控制。

除类天疱疮,还有全身型脓疱性干癣(GPP)等皮肤重症患者,也常因疾病影响家庭和睦,不只身体承受巨大折磨、心灵上也无法获得支持。

勿信偏方 伤口感染恐致命

高雄荣总皮肤科主治医师魏楷哲表示,类天疱疮是自体免疫水泡病,病程易复发,典型症状包括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水泡与红色斑块、浮肿红疹,合并皮肤搔痒,水泡若破裂形成伤口,严重发作会引起大面积伤口与疼痛,可能导致伤口感染,甚至死亡。类天疱疮各年龄层都可能发生,以中老年人居多,卧床、多重慢性病或服用特定药物如治疗糖尿病的DPP-4抑制剂、利尿剂等族群罹病机会增加。

「只要治疗设定好目标,多数的类天疱疮症状可获得缓解。」魏楷哲说,类天疱疮常使病患与家属在治疗上费尽心力,担心治疗的副作用或不愿长期治疗而自行停药,或寻求偏方、非传统治疗,反而可能造成疾病恶化,长久下来不只增添家庭经济压力,也可能因照护分工等问题重创家庭关系。

同属少见重症自体发炎性皮肤病的GPP,皮肤会出现脓疱伴随痒感、斑块,急性发作时,强烈疼痛的脓疱会合并全身发炎反应,如高烧;皮肤破损时会增加感染风险,导致败血症、心肺功能衰竭,或造成体内水分、营养及电解质流失,甚至急性肾衰竭。

铁汉崩溃 家庭关系也受伤

60岁林大哥出身特种部队,10年前确诊GPP,每年都因急性发作住院治疗5至6次,只要稍微运动或晒太阳就会发作,皮肤出现刺痛脓疱后破皮溃烂,每次换药都痛到大叫。家人无法理解,更难接受「铁汉父亲」形象的转变,林大哥也不敢运动或流汗,生怕任何动作又引起疾病复发,因此,体重暴增到110公斤,肥胖、糖尿病、心衰竭等慢性病随之而来。

经过适当的诊断与沟通后,林大哥采用生物制剂治疗后,脓疱症状获得缓解,他开始愿意下床走动运动,疾病趋于稳定,虽偶尔会复发,但住院频率减少、每1至2年一次,也逐渐修复与家人间的关系。

长期抗战 与疾病和平共处

GPP没有单一诊断标准,魏楷哲说,诊断仰赖病患的临床表现并辅以病理切片。近年已发现GPP其中一个关键致病机转-介白素36号(IL-36),且发展出相对应的生物治疗制剂,研究显示相关治疗能快速消除急性期发作的脓疱,帮助病人回归生活正轨。

许多自体发炎性或自体免疫皮肤病不仅会影响生活品质,严重甚至导致死亡。魏楷哲呼吁,病患及家属应主动认识了解疾病知识,体认许多皮肤病可能是一种慢性病,应长期治疗与追踪,勿听信坊间疗法或偏方,随着医药发展愈趋进步,就算是无法治愈的疾病一样可以妥善控制,目标是回归健康、不影响日常生活与家庭关系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