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人物/吳于嫣:拒差別待遇 就想證明我可以
「只是身高和大家不太一样」,吴于嫣认真练球。记者季相儒/摄影
「不尝试怎会知道适不适合?」亚帕运羽球国手吴于嫣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她知道做任何事比一般人吃力,但自我期许不要怕累,也无须担心体型而事事不敢尝试,「经过吃苦的时间,成就就是你的」。
「看到幼稚园毕业照,我才发现自己远比同学小。」吴于嫣谈起自己的「不一样」,眼神却透露出自信。她说,虽然自小被父母呵护,但她不认为与别人有何不同,家里物品放得再高,垫个小板凳也拿得到,妈妈希望她少走路、替她申请学校电梯卡,她就是不要差别待遇,「我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上下楼梯,不用搭电梯」。
「国中小时期,看到同学急速抽高,我开始注意到自己经常吸引路人目光。」吴于嫣坦言,刚开始面对异样会偷偷躲起来哭,但慢慢不难过了,「不管人家怎么想、怎么看,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吴于嫣说,亲友、师长、同学都以为她腿部承受身体重量恐怕很容易骨折,其实她什么都可以做,「只是身高和大家不太一样,也需要比别人跑更多。」她说,自己的个性好强,当大家都觉得她办不到时,她更想用行动证明「其实我可以」。
「玩票和专业差异真的相当大…」吴于嫣回忆,国小五年级到国中二年级期间,妈妈每周从淡水载她到汐止练球,国二决定转进体育班后立刻碰到「体能不足」的大问题;体力差队友一大截,除了上课、吃饭、睡觉,剩下时间几乎都在练习,升上新北高中体育班后,每天早上训练结束回到教室就「呼呼大睡」…她转头看赖家淇、陈育柔两位无话不谈的好同学,特别感谢两位「麻吉」的特别照顾。
「我英文超烂,但又喜欢与外国选手聊天。」吴于嫣谈起出国比赛经验,眼神再度闪烁着兴奋。她说,她不怕讲错单字让外国选手笑着纠正,她勇于尝试、勇于交友,总能和外国选手结成好友。
前年吴于嫣训练时扭伤腿部,负伤拿到亚帕运女单铜牌、女双银牌后不以为意,后来伤势加重影响挑战帕奥机会,让她伤心好几天。她说,每次输球还是会哭一哭发泄情绪,不过很快就会再重新振作。
「单打是跟自己对话,是一个人的武林,双打要跟队友沟通,考验团队合作默契。」吴于嫣说,单打跑动对体力耗费大,要靠自己调整状况,出现失误就骂自己,但双打不能把情绪带给队友,要彼此鼓励,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期待自己升上大学后能继续在羽球场上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