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给ETF投资人的一封信-谈配息率与价格迷思

图/美联社

金融市场资产管理产业近年来的发展趋势,被动投资的占比愈来愈高,这个现象在国内外以及股票与债券的商品皆然。国内的资产管理业者在设计以及推广ETF产品别出心裁,以及投资人购买ETF产品的热情,两者增加了市场许多有趣的话题。笔者认为,国内推广金融商品,让投资理财普及化,提高退休后的所得水准,是一件好事。然而,身边有许多的长辈以及朋友,在购买ETF商品时常面临「配息率」以及「价格高低」的迷思,有些投资的观念需要厘清,让投资能达成其真正的本质与目标-累积财富。

国人相当喜欢被动投资收入,常有人比喻「很喜欢在睡梦中被钱砸醒的感觉」。笔者也很喜欢这种感觉,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迎合投资人的喜好,资产管理业者将原本的年配息,改成半年配、季配,甚至于月配,新闻的标题也喜欢比较与炒作所谓的「配息率」。

■投资人该重视的是基金净值变化

投资人需要了解,投信业者对于其所管理的基金进行配息,来源有三项:股利的收入、资本利得(已实现的资本利得再扣除未实现资本损失),以及收益平准金。收益平准金只是为了平衡新旧受益人之间的配息问题,并不是基金经理人真正的投资收入,因此会决定以及影响投资人长期而稳定的配息收入,是基金经理人的投资绩效,也就是投资组合中股票的股利收入以及资本利得。要维持长期的配息来源,基金应该要有很不错的股利收入以及资本利得。换句话说,投资人应该要重视基金的绩效-净值变化,而不是配息率。

若只重视配息率,甚至于只关心有没有月配息,会有甚么缺点?首先,国内的上市柜公司,大多数仍然选择一年发放一次现金股利,而且现金股利的发放集中在第三季,若基金采取月配,基金内部的现金收入(股利收入)与支出(基金的配息)在时间上无法匹配,无法充分发挥资金投资的效用,增加管理的难度与不效率,不利于基金的净值成长。

第二,当基金的配息高于基金的投资收益,就好像一家入不敷出的公司无以为继,为了维持生计只好变卖家产,因此投资人所收到的部分配息有可能是来自于收益平准金,部分基金甚至于会面临调降配息率的窘境。第三,有些资产管理业者为了冲高所管理基金的资产规模,刻意地以「高配息」或是「月月配」来迎合当前的投资人,吸引他们来申购或是购买ETF商品,造成了大幅度溢价的现象,换句话说,投资人以高于基金净值的价格来买进此ETF商品。

■低价ETF未来绩效不见得会比高价ETF好

或许有投资人认为,我们在买台积电以及很多经营绩效很好的上市柜股票,不也是溢价买进吗?台积电以及这些上市柜公司,以独特的经营管理以及技术,创造好的经营绩效,是无法被模仿的,因此投资人愿意以很高的市价净值比(market-to-book)倍数来买进这些股票。然而,ETF的投资组合建构方式是公开的讯息,ETF的价格应该贴近于净值,有时候绩效良好的基金会有小幅度的溢价,这可以理解,但是大幅度的溢价代表投资人花了冤枉钱。投资人在购买ETF产品前,应该先上各投信业者官网查询「即时预估净值」,以避免造成损失。此外,笔者也观察到有资产管理的业者,以高配息作为行销口号来吸引投资人,在提升了基金规模之后,又可以从新的申购者收到了收益平准金,用来支付配息,若基金的投资收益无法维持高的配息支出,这种现象很像是饮鸩止渴,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投资人本身。

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有时候在餐厅吃饭,听到隔壁桌的讨论话题「某某某ETF的价格已经很高了,不要买啦,应该来买价格很低的XXX ETF」。这是完全错误的投资观念,就像在进行贵金属的投资,会因为黄金的价格比白银贵,就放弃了黄金而去买白银?某些ETF的价格高,是因为这些基金所持有的资产价值很高,其净值很高。投资人应该关注的是基金的市价是否偏离净值,以及ETF的投资主题、投资组合建构的逻辑与策略。当然,过去的绩效不保证未来的绩效,但是,ETF价格的高低,应该与未来的绩效无关,低价的ETF,只是入门门槛比较低,未来绩效不见得会比高价的ETF好。

最后,本文的重点提示:ETF投资人,应该要关注基金的绩效,基金净值的长期增长才是王道,不要划错重点,去在乎配息率、基金价格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