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健署推估:国内千名大肠癌患者未确诊 6个月内必做大肠镜
国健署长吴昭军(图右)和台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共同呼吁,定期接受癌症筛检,如结果异常务必接受进一步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王家瑜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台医院医疗量能降载,民众前往医院的意愿也变低,但医师警告,慢性病比新冠肺炎的威胁更大,趁疫情趋缓之际,务必正视疾病风险。大肠癌是我国发生人数最多的癌症,国健署推估,国内有1000名潜在的大肠癌患者尚未被诊断,呼吁民众定期接受免费粪便检查,若结果为阳性,应在半年内安排大肠镜检查。
国健署统计,今年(110)截至7月底,四癌筛检(乳癌、子宫颈癌、大肠癌及口腔癌)人次为248万,比去年(109)同期减少29万,大约1成;和疫情尚未发生的108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更达2成。
粪便潜血检查是早期发现大肠癌的重要工具,国健署提供50至74岁民众每2年一次免费粪便筛检。国健署癌症防治组长林莉茹指出,大肠癌已连续13年蝉联我国癌症发生人数第一位,粪便潜血检查属于非侵入性检查,可以在家轻松做,也没有饮食限制,非常方便。
林莉茹提醒,如果粪便检查结果为阳性,务必在6个月内接受大肠镜检查,如发现息肉可及时切除,避免癌变。根据国健署统计,粪便潜血检查阳性个案中,每2人就有1人有大肠息肉,每20人就有1人罹患大肠癌;目前国内仍有2万名阳性个案还没做大肠镜,以此推估有1万名大肠息肉患者,以及1000名大肠癌患者仍待确诊。
「慢性病不会因为疫情而消失!」台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指出,疫情三级警戒期间,不少民众因为害怕感染风险而耽搁了其他疾病检查,癌症侦测率大减。他提醒,粪便潜血检查阳性者,如延迟半年才接受大肠镜检查,晚期癌和死亡风险将增加25至26%,且时间拖越久,风险越高。
邱瀚模形容粪便潜血检查就像是「测大肠有没有发烧」,如果检查出阳性又不去做大肠镜 ,一旦演变成癌症,以短短3个月、半年的速度,病程进展相当快。他认为目前国内疫情相对稳定,到医院做大肠镜检查是相对安全的。
台湾自2004年启动癌症筛检计划,大肠癌死亡率已减少35%、二期以上大肠癌发生率下降29%,邱瀚模说明,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发表「透过粪便筛检明显降低大肠癌风险」的数据。他也强调,慢性病是已开发国家最重要的死因,威胁远大于新冠肺炎,如有粪便潜血检查阳性者,务必尽速安排大肠镜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