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珍为古厝注入新生命 赋予艺术价值

理财周刊发行人洪宝山(左)、郭淑珍(右)。(图/理财周刊提供)

人生就是顺其自然地勇于尝试及做出抉择,在突如其来的情况下接受挑战,未来的收获总会让人无法想像。原先在外商银行从事外汇财务等工作,在旁人眼中可是相当稳固的职位,因缘际会,在父亲也是力丽集团创办人郭木生要求之下,回企业担任财务规划的职务,从此展开新的里程。

她就是力麒建设董事长郭淑珍,看过许多大风大浪,也横跨多种产业,从商业进入环境工程,从建设公司又转投资投入观光旅游产业,印证「学中做、做中学」的哲理。但整体并脱离不了郭淑珍的兴趣,因此所有产业皆可结合艺术发展,让人们共同体会艺术的奥妙,也造福艺文产业的创作家,二十年来从不间断。

企业经营环工建设功不可没

郭淑珍的父亲由于早期经营纺织染整事业,工厂设在杨梅地区,十几年前,因废水排放处理不当引起环保局关注,让郭木生毅然决然花费上千万元建置完善的污水处理设备,日后也取得经济部肯定及赞赏。借此拥有环境工程的技术,如今在台湾各地皆有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协助处理当地民生用水,另外还能将再生水供应于工业区,可节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关系企业山林水环境工程在全台各地可说是功不可没。

第一间就是高雄楠梓的污水处理厂,再到宜兰罗东、彰化、鹿港的水资源回收中心,皆是委托郭淑珍旗下企业代操经营,不仅如此,在污泥处理回收再利用、土壤污染整治、再生水处理等皆是环境工程涉及的相关层面,也让台湾环境及绿能达到永续且良性循环的发展。此刻,郭淑珍眼中还是充满对父亲的崇拜,在当年能有如此宏观的远见,才能让企业持续成长茁壮。

从建设公司转战艺文空间

不过谈起建设,不可忽略的就是力麒建设打造出来的观光饭店,首间饭店于日月潭开始经营,至今已拓展至北中南各地共十二间饭店。郭淑珍喜爱的则是宜兰力丽威斯汀度假酒店,从酒店所在处到整体外观设计皆有规划巧思。首先,酒店门口有一只不锈钢材质所砌成的巨型戒指,让住客很难不注视,光滑无瑕的外表将周遭环境的景色反射于钢面上,整体就像将幸福收藏起来一般。

进入大厅后,可见两朵轻飘飘的云朵吊挂在高空,是艺术家文富作品,使用大量「羽毛」和「竹」编织而成,不知不觉让人有放松且轻盈的感受,而酒店的建筑外观像极了飞机要起飞的姿态。郭淑珍解释这家酒店背后的源由,过去日据时期神风特攻队在出勤前,队员就是在此地区休息,呈现出活生生的历史背景。如今结合多种大型公共艺术让当年的历史足迹再次传递给下一代,也为酒店增添一丝人文气息。这也是郭淑珍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将艺术创作带入每个人的生活当中,刺激个人对美学的品味。

同时,在住宅建设上她也融合艺术创作,让建筑不再只是单纯的住所,而是透过艺术品让住户感受到「温度」的存在。说到此,郭淑珍分享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某次在友人介绍一位贵客至样品屋参观时,看见大厅摆放着一幅画作,作者是上海艺术家刘玖通,两人皆对他的作品感兴趣,并询问是否有在展览,恰巧当天正是此艺术家在郭木生文教基金会最后一天展期,一群人随即到展场欣赏画作,当场一人就买下一幅画作,事后回到样品屋一人又认购一间房。

她说,原先友人并无购屋需求,但在看完展览后回到样品屋才决定买下那间房。或许这也是透过「艺术」,这份特殊的薰陶所带动而影响他的决定。不过,将画作展示在样品屋不但只是妆点门面,还能让艺术家有一个绝佳的表演舞台。且基金会会定期更换不同的作家和作品,让艺术家皆有机会将作品公诸于世,借此也可发现郭淑珍对艺术的喜爱是无人能及,但也确实利于艺文产业的发展。

然而,在基金会约二百坪左右的展示空间之外,郭淑珍还亲自打理三处文创艺文空间,每个空间背后都有故事意义,这也是她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将废墟改建成令人难以忘怀的古厝,给予古宅新的生命,延续其历史价值

古厝结合文创 更能彰显艺文特色

位于迪化街的「绽堂文创」,早期是碾米厂,但郭淑珍看见此地的特殊建筑「十连栋」,下定决心整治,耗费十几年光阴整合并保留建筑特色,改建完成后并将二楼打造成一间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创商店,展示古董及手作品,让喜爱文创品有缘人自行来挖掘。

而设置在附近的「绽堂莳光」又有另一个故事,屋主可是大有来头的黄子正先生(台大心理系教授黄光国的父亲),当年还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御医,如此重要的人物,郭淑珍更是非将此地修复不可,重现当年背景。事后,与一位爱好陶艺的同事共同经营,让他妥善运用空间,除了展示陶艺品,也融合金工、玻璃、木作等个人手工艺品,供文创爱好者互相交流及展示贩售

以上就是大众所熟悉的大稻埕地区,在未经翻修及整顿之下,只见凋零且老旧的建筑,已不见当年的繁荣及兴盛,但在经过郭淑珍用心及翻修之下,逐步打造成为文创商圈,也间接带动当地发展。

此外,一手打造修旧如旧的「大院子」更是让人流连忘返。郭淑珍回想,当初也是在冥冥之中得知这块古迹,原先只因为新建案的开发,注意到旁边杂草丛生的老旧房屋,怕影响新屋的居住品质及环境,调查之后发现,原来是台大哲学研究所教授方东美故居,传闻他是世界上研究华严经最透彻的人,这样的传奇人物,让郭淑珍又是爽快的决定翻修,让此地的历史价值永久保存。

不过也因此得知,在大安区有一处被称为早期日本海军招待所的老旧建筑,在民国一○二年发生电线走火,导致房舍几乎全毁,屋顶、地板、门窗等没有一处完好无缺,恰好在一个月之后,这块地要进行ROT招标,郭淑珍连评估的时间都没有,直接进行策划,对于艺术有所坚持的她,除了将此地打造成餐厅之外,并安排艺术及展演空间,让她在这次投标中顺利取得本案。

虽然在整个案子中耗费七千多万,但郭淑珍并不后悔,她说:「古迹必须修旧如旧,透过传统工法将它恢复原貌,如此才有历史价值。」可见在郭淑珍眼中,历史的传递是如此重要。而建筑对她而言就是一栋艺术品,建案一旦完成,将会流传百年,当然是不能轻易被取代甚至褪流行,就如同人们在穿搭衣服一样,因此里外的规划及设计就显得相对重要,「大院子」去年开幕,不仅吸引当地居民造访,更是让许多游客为睹古厝及画作之美登门参访。

经营理念打造独特生活美学

无论在建设产业或是在艺文产业上,郭淑珍始终胆大心细在处理及面对所有难题,从建设角度来看,就是站在财务立场,她说:「有舍才有得」,土地对于建设公司而言就是原料,再考虑地点及预算成本,最后才是计算获利模式。这让郭淑珍拥有「标地女王」的头衔。

但从艺术角度来说,买下一件艺术品并不是先考虑获利价值,而是自己是否真心喜爱这件作品,因为一幅画从千元至上万元皆有,但不见得人人买得下手,若挑选自身喜爱的作品收藏,未来是否增值就非如此重要了。

回头来看,郭淑珍支持艺术家也有二十多年,纯粹是对于艺术的热忱,让她从不间断地为艺术家开启一扇门,也结识且造福许多创作家。她想起,过去有位来自彰化的老先生,画风极为独特,作品从最初三十万元,经过十年已成长至十倍的价值,谁也未料想得到,而老画家也因此在艺坛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今她已收藏约有两千件的艺术作品,不论在展览中鼓励艺术家或是喜爱的作品,皆不是在意未来的价值,而是在她心中的价值。

将艺术带进生活,一直以来是郭淑珍所致力追求的,她表示,「人生什么带不来,什么也带不走,但只希望能做些有意义的事。」未来或许能再建置一所美术馆,将珍藏的艺术作品供大众欣赏,同时也能作为一座音乐厅,打造全新的艺术空间,让人们在这繁忙都市之中,欣赏艺术且享受人生。

(本文摘自《理财周刊 1044期》)

《理财周刊 10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