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碳權擬年底交易 環境部:無法抵減國內碳費
台湾碳权交易所已于八月初挂牌。联合报系资料照
碳权交易所预计年底前可望进行国外碳权交易。环境部提醒,现在交易的国外碳权仅能用于企业供应链的碳中和需求,对于国内将征收的碳费并没有抵减的作用。
净零浪潮席卷,中小企业对碳权需求若渴,根据台湾碳权交易所规划,预计年底前可望交易国外碳权。
不过,环境部提醒,目前进行的国外碳权交易,仅能用于企业供应链的碳中和需求,对于国内将征收的碳费并没有抵减的作用。
气候变迁署减量交易组长苏意筠告诉中央社记者,目前碳权交易所引进的国外碳权,是协助企业增加一个能够购买国外碳权的场所,减少往新加坡等地的碳权交易所洽询的时间,「有点类似批货(碳权)回台的概念」。
苏意筠强调,碳费制度将于明年上路、2025年依明年的碳盘查结果收费;若企业要减少碳费,首重仍是实质减碳,其次才是购买国内碳权抵减;也就是说,虽然开放了国外碳权在台交易,但对于国内的实质减碳并非直接相关。
苏意筠说明,国外碳权交易的办法,是由碳权交易所制定管理,而国内碳权交易相关的「温室气体减量额度移转、交易或拍卖管理办法」(暂定)目前仍在研拟中。环境部仍再加速进行,希望能在年底前预告。
另外,欧盟10月初针对进口产品启动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该机制初期只适用于水泥、钢铁、铝、肥料、电力和氢能产业。
若一间企业同时拥有国内外的碳权,其商品在CBAM要如何计算,苏意筠说,由于目前CBAM仍在试行阶段,最后会如何认定仍要以欧盟为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