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美国盟邦争相会见习近平 抗中阵线崩盘了吗?(罗庆生)
德国总理萧兹率领德国企业家集体访问北京是向谁表态?美国。表示对美国从盟邦吸血的「抗中」模式已经很不满。美国能源商赚得盆满钵满,德国却面临「去工业化」,通货膨涨率超过10%。(图/美联社)
睽违3年,全球重要领袖终于再度面对面晤谈,印尼峇里岛G20峰会后,曼谷APEC接续举行。众所周知,COVID-19疫情的3年期间,全球战略格局有了非常重大的改变。美中之间原本的贸易摩擦,在拜登政府上台后转变为激烈竞争;美国视中国为「最重大的地缘政治挑战」,联合盟邦共同「抗中」。
美国盟邦对此也多所呼应,对中国人权以及挑战「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大肆指责与批评,与中国脱钩以及新冷战,似乎成为新的全球战略格局。位于美中权力交锋位置的台海也因而变得非常紧张,颇具份量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甚至称台湾为「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
但这次全球重要领袖再度碰面的集会,却发现真实世界,似乎和大家想像的不一样,包括美国与美国盟邦在内的各国领袖争相与习近平会晤。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要与中国脱钩吗?不是各国要联合「抗中」吗?共同价值观呢?新冷战呢?
美国盟邦争相与中国对话
说各国领袖争相与习近平会晤并不夸张。G20会议前一天,拜登与习近平举行会谈。不过美国是要管控风险,避免战争在「地球上最危险」的台湾发生,因而双方划定红线共同管控台海:台湾不独,北京不武。拜登特别强调不支持台湾独立,无意和中国发生冲突。
如果乐观解读,这意味着至少在拜登主政时期,美国鹰派力推的台湾「乌克兰化」,将不会成为美国战略主轴。果真如此,11月12日上街游行,大声疾呼「台湾不是乌克兰」,强调「反核武,要和平」的前副总统吕秀莲等和平派人士,应颇感欣慰。不过若期望美国鹰派就此罢手,恐怕所望过苛。
美、中会谈之后的发展,就令人惊讶了。原本除拜登之外,只传出法国总统马克宏要在会议期间与习近平会谈,结果却突然变成各国领袖排队要会见习近平,即便只能安排十几、二十分钟。习近平一下从共同抵制的对象,变成人人想见的大红人,真让人跌破眼镜。
依据中国外交部揭露的会晤纪录, G20会议期间,除美国总统拜登之外,习近平还会见了法国总统马克宏、韩国总统尹锡悦、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南非总统拉马福萨、荷兰首相吕特、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塞内加尔总统萨勒、印尼总统佐科、义大利总理梅洛尼等10位国家领导人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G20之后的APEC会议期间,习近平则会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菲律宾总统马可仕、汶莱苏丹哈桑纳尔、纽西兰总理阿尔登、巴布亚纽几内亚总理马拉佩、智利总统博里奇,再加上之前率领企业家团赴北京访问的德国总理萧兹,美国联合「抗中」的主要盟邦到齐,通通见了习近平,除了英国与加拿大。
英国首相苏纳克原本也安排要与习近平会晤。据彭博社报导,苏纳克在G20峰会上做出最后一刻的外交努力,使他成为近5年来首位与中国国家主席会晤的英国首相。但后来因「行程冲突」取消。「行程冲突」是英国的官方说法,媒体推测是中方不满苏纳克会晤前夕的强硬发言,因而「被取消」。
加拿大总理杜鲁道与习近平则有会晤,但习近平不满杜鲁道操作媒体报导的方式,在会场当场拦下杜鲁道予以纠正。他们对话的影片还在网上疯传。习近平与杜鲁道的会晤纪录,就不见于中国外交部网站。
无论如何,美国盟邦争相寻求和中国对话,应无疑义。问题是为什么?他们难道不知道这将让美国联合盟邦「抗中」的战略崩盘?以后谁还相信西方国家联合「抗中」是玩真的?其他如东南亚国家更不用说。拜登自己莫名其妙,居然为出席孙女婚礼不参加APEC,让APEC成为习近平的主场。孙女婚礼一定要去?或不能晚两天举行?以后拜登再说美国重视东南亚,大概没甚么人相信。
美国盟邦为何争相与中国对话
美国联合「抗中」阵线崩盘并非始于G20峰会,而是更早,当德国总理萧兹率团访问北京时即出现破口。当时德国内外一片反对声音,现在萧兹可以自豪:怎么样,还是我有先见之明!
反对萧兹访中主要有两个理由,一个是在中共二十大后即访问北京等同承认习近平延长第三任期的合法性;另一个则是德、中贸易往来太密切,德国应寻求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不能只顾商业利益而忽视国家安全。
这两个理由都铿锵有力,但萧兹仍然去了。这很奇怪,因为即便不谈国内反对,美国也会施压阻止。虽然白宫事后强调无意要求盟邦选边,但这通常是阻止不了才那么说。之前美国要求欧洲盟邦配合封杀华为5G可是非常强悍。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报导,美国官员曾在伦敦对英国官员狂吼5个小时。德国是二战战败国,英国则是美国同为央格鲁萨克逊人的铁杆盟邦,如果说美国对德国的不配合,比对英国更不在乎,恐怕难以令人相信。
那萧兹为何一定要去?找出这问题的答案,或许就可以澄清美国盟邦为何要争相和中国对话,因为答案可能相关。
答案是,与萧兹一同前往北京的不是部会首长或国会议员等政客,而是包括大众汽车(VW)、宾士、巴斯夫(BASF)、西门子、爱迪达、拜耳和德意志银行…等12家企业领袖。媒体报导,报名想去的德国企业多达100多家,只因专机机位有限,才选这具代表性的12家。德国企业界集体要求,才能让萧兹顶着国内外强大的政治压力,率团访问北京。
然而这些跨国企业家们也很忙的,他们即便只在北京待一天,也排开一切行程一起去了。这又是为何?只待一天谈不了具体问题。所以,这纯粹就是表态,一种集体焦虑下的表态。那么,是向谁表态呢?回答这问题前,先厘清德国企业家的集体焦虑。
德国企业家的集体焦虑,当然是生意难做。北溪一号、二号天然气管线被炸,居然查不出是谁干的?这表示国际上有股庞大的暗黑力量,不让德国用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只好用万里迢迢以船舶运来,价格贵上好几倍的美国货。天然气是工业制造的重要成本,成本大幅增加,德国制造业还有全球竞争力吗?
德国企业家们看得很清楚,除非俄罗斯把占领的土地还给乌克兰,否则对俄罗斯的制裁不会终止;但要俄罗斯返还经过公投程序纳为国土的领地,除非彻底击败俄罗斯,否则不可能。然而要彻底击败俄罗斯,老实说,同样不可能。当年连拿破仑和希特勒那么骁勇善战的大军团都铩羽而归,牺牲惨重,现在的北约做得到吗?所以结论很简单:使用俄罗斯廉价能源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
德国制造业必须寻找新的生产基地,否将则困死在德国。然而要移到哪里?美国吗?美国很欢迎,德国天然气贵,美国便宜,欢迎来设厂。德国制造业到美国,美国经济将可以恢复往日荣光。如果认为德国企业家们感受不到是美国人让德国「去工业化」,那就是把他们当笨蛋。能够经营跨国企业的大企业家,会是笨蛋吗?
美国以「共同价值观」联合盟邦「抗中」的战略非常高明,效果之佳,或许拜登团队设计之初都想不到。从心理学来说,「共同价值观」是个区分我群与他群的标准。而人类社交大脑(social brain)本能,对我群的人会特别关照,甚至愿意无偿付出;对他群的人,在有利害冲突时则会产生厌恶感与敌意。美国祭出「共同价值观」联合盟邦抗中,就让西方人感知美国是自己人,中国是敌人。因而这两年,西方国家民意对中国的厌恶感急遽上升,也让西方政客必须坚定「抗中」。「抗中」愈坚定,选票愈高。西方各国,等同被美国「道德绑架」。
但企业家们的看法不同。习惯于商业竞争的企业家不会有我群、他群的道德束缚。对他们来说,美国同行与中国同行一样都是竞争者。而美国要他们配合共同抵制中国同行,就是让美国同行独享抗中的利益,却将抗中的风险与成本,分摊给他们。
举例来说,美国要求各国半导体企业配合制裁中国,表面说法是共同制裁才能发挥效果,实际上则是我放弃的中国市场,你们也别想吃。美国补贴自己的半导体产业,却堵住各国进军中国市场,于是美国半导体企业将愈来愈强,各国则愈来愈弱。要各国不要依赖中国,实际上却是要各国依赖美国。
跨国企业家都是聪明人,怎会不了解其中奥妙?于是日本、韩国的半导体企业,积极游说政府不要加入「晶片四方联盟」(Chip 4)。荷兰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ASML还选择在台湾与韩国建厂,支持台积电与三星将晶圆厂留在台湾与韩国。毕竟,依赖台湾还可以对台湾呛声,依赖美国,敢对美国大声讲话吗?法国企业阿尔斯通(Alstom) 的遭遇,大家还记忆犹新。
所以,德国企业家集体访问北京是向谁表态?美国。表示对美国从盟邦吸血的「抗中」模式已经很不满。美国能源商赚得盆满钵满,一船天然气,居然有超过1亿美元的利润!而德国却面临「去工业化」,通货膨涨率超过10%。
西方政客现在面临两种民意的纠缠。一种是认为美国自己人、中国是敌人,要求「抗中」的一般民意;另一种则是生意愈来愈难做,物价愈涨越高,要求「和中」的企业需求。所以才会出现杜鲁道必须要和习近平会面,即便只谈10分钟,以向企业家交代;但又放出会面是呛中国的消息,以满足一般民意。这原本是「刀切豆腐两面光」,只是没想到会被习近平当面指正,而且还被录影流传,才搞得那么尴尬。
美国的联合「抗中」阵线崩盘了吗?还不确定。要看这两种民意哪种更强。但通膨愈严重的国家,寻求「和中」的机率愈高。欧洲之前宣称要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结果是什么?大家已经知道了。如果再与中国的廉价供应链「脱钩」,那物价会涨到什么程度?大家生意还要不要做?老百姓还要不要过日子?拜登政府的联合「抗中」,可能已经触顶。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博士,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