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大钱做艺术银行 是行动?还是口号?

图、文/非池艺术

新的一年来了,今年艺术界里有些新的开始,但有些担忧依旧存在。在去年的美术馆国是论坛里,高师大美术系老师李锦明,拿获得高雄奖的学生做为例子,这位学生放弃创作回校保险,让老师看到后十分心疼,这个现象也说明了现在的年轻艺术家处境艰难。

些最有活力的艺术种子,出了社会以后,却也最难在台湾的艺术环境里生存下去。不只艺术教育工作者看到这个现象,文化部也注意到了。文化部长龙应台在去年的台北艺术博览会宣告,一月一号文化部艺术银行就正式上路了。

这个动用到七千万预算来执行的艺术银行,将透过购藏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将作品买卖、租赁给企业、公部门驻外大使馆办公室。赚取租金差价后,把获利所得,继续拿来购藏新的艺术品,让这个计划永续经营下去。但它真的能成为扭转台湾艺术市场的一帖良药吗?前任画廊协会理事长张学孔表示,有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他们没办法一下进入市场。艺术银行的出现,他开始收藏这样年轻艺术家作品的时候,画廊会去看到,可能代表你未来会有这个市场,拍卖市场会注意,这个艺术家被收藏,也被画廊经营,过几年这个艺术家越来越热的时候,有人把他的作品丢到拍卖市场,会有更多人想买,他的价格自然会往上调。我们认为这种变化是一种良性影响

艺术银行的作用,不只是扶植青年艺术家持续创作,还能将作品带往国际,让国际人士看到台湾当代艺术发展现况,进而累积青年艺术家的国际知名度。推动青年典藏计划多年的国美馆长黄才郎提出,目前最需要先做的就是对大使馆艺术的推动,配合外交部的体系推动文化外交。

「比方说经过纽约办事处,会看到台湾艺术家的作品。有些很好的作品你会相当惊讶,会问这是谁的作品,这都是有帮助的。签证的时候,因为每天来往的人相当多,一看都是台湾艺术家作品的时候,会发现他艺术发展怎样。」前任画廊协会理事长张学孔为我们举了一个实际的例子。

更详细内容请见….http://artemperor.tw/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