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美/名列世界最奇特博物馆 他超大胆...收集上千座唐代墓志铭

洛阳古都铁门镇「千唐志斋」拥有世界最多墓志碑。(图/记者任以芳摄)

记者任以芳/河南报导

号称九州腹地、十省通地的河南拥有不少特色村和古迹,其中,洛阳古都铁门镇「千唐志斋」拥有全世界最多墓志碑,园区收录着1000多座唐朝时期墓志碑。另外,开封市兰考县徐场村则是世界知名乐器村,曾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现场演出,这两个地方也流传许多有趣传奇故事,跟着《ETtoday新闻云》记者一探究竟。

▲「千唐志斋」收藏1000多座唐朝墓志碑。(图/记者任以芳摄)

世界最大「墓志铭博物馆

河南古都洛阳铁门镇有座安静花园博物馆,里面收藏1000多座唐朝墓志碑,得名「千唐志斋」。园区工作人员向《ETtoday新闻云》记者介绍,「这座庄园主人翁是辛亥革命元老国民党陆军上将张钫。」

30年代初,在河南任职的国民党陆军上将张钫是文学爱好者,到处收藏书法、金石字画,经常和于右任等名人学者一块鉴赏古玩,1931年开,始从各地重金收购唐代墓志。

墓志铭对于盗墓者是无用东西,通常只带走值钱的殉葬品,剩下笨重石碑随意丢弃或进入百姓家。园区工作人员表示,当时不少墓志铭被不知情的村民拿来当切菜板泡茶桌,「千唐志斋」里面的墓志碑大多是洛阳一带重新收藏。

▼尚未整理的古代墓志铭 。(图/记者任以芳摄)

▲ «寿序碑»蒋中正亲自撰文。(图/记者任以芳摄)

墓志铭有「蒋中正撰文」

「千唐志斋」现有收藏唐人墓志有1191座,包含唐代近300的年号。墓主身份上自相国宗室,下至平民百姓都有。其中,方龟形墓志,全大陆只有三座,十分珍贵,另外两座现存南京博物馆和西安碑林

另一块«寿序碑»也被视为珍贵文物,起源1934年张钫母亲70大寿,蒋中正亲自撰文,贺耀祖书丹,加上当时国民政府41位党政要员署名,由此看出张钫在国民党中的崇高地位与影响。

这座博物馆收藏古代墓志铭,难免让人有神秘联想,园区工作人员私下透露,「工作人员从没遇到怪事情,可能先人们也知道,我们只想保护文物。」

▼方龟形墓志,全大陆只有三座,十分珍贵 。(图/记者任以芳摄)

▲河南知名乐器村。(图/记者任以芳摄)

扬名世界乐器村

走进徐场村十分有艺术气氛,家家户户忙着制作各类古琴,门口挂满黄色小旗帜院落里都是家庭乐器作坊。村民徐先生介绍,「当地泡桐木生长在黄河砂土,特殊气候和地质成就徐场村泡桐优异品质。」

相较其他地方同类树种,这里的泡桐特别神奇,非常适合做乐器音板音质奇佳声学品质和共振性能好。徐场村古琴是纯手工制作,曾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为来自各国国家领导人现场演出,品质要求特别严格精细。

▼当地泡桐特别适合做乐器音板,音质奇佳(图/记者任以芳摄)

本身也是制作乐器的村民徐排航介绍,「通常古琴制作周期要8个月到2年,村子乐器订单几乎年年爆量。」年产最多就是古筝、古琴等民族乐器有7万把,琴弦琴包等相关产品6万套,年产值达到1.2亿元(单位:人民币,同下)。

▼乐器村都是家庭手工,古琴细致、价格高。(图/记者任以芳摄)

▲乐器村高手如云。(图/记者任以芳摄)

制乐器高手「藏民间」

徐场村的居民身还绝技,每座院落「藏」民族乐器加工厂,村子里大约有80多家乐器行设计制作、生产、销售一条龙。90后的孔先生接受《ETtoday新闻云》记者访问,他表示,「我们都是纯手工制作,慢工出细活,一个月可以做120多台筝,内销为主。」

出生在徐场村的孔先生,2015年大学毕业到上海从事设计行业,当时月薪一个月有一万多块,但大城市生活不容易。2018年,他决定回老家闯荡,跟着亲戚学做手工筝,依照每个月出货量,大约有7千至1万月薪,比上海工作待遇少一点,养家成本反而少很多。

徐场村民族乐器产业的快速发展,两年来已经吸引60多位年轻人返乡创业,将近400多名外地打工族进驻徐场村,平均每年每人总收入约5万元。 2017年,徐场村被评为「河南省创业示范村」,成为特色旅游小镇,每年旅游人潮超过十万人次,加上电商加持,成功带动村民脱贫改善生活。

▼徐场村民族乐器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年轻人返乡。(图/记者任以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