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人从小就准备“应急包”
疫情当前,加拿大人也开始“备战备荒”,据说一家超市连锁店还推出“一个人能吃一个月的超级罐头”。加拿大人热衷于囤积应急食品,是传统,所谓“一个人吃一个月”的 “末日套餐”就是借鉴了加拿大人的生存经验。地广人稀的加拿大一半左右国土处于北极圈内,即便在号称“加拿大最宜居”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当地居民也因位于地震带而提心吊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观念深入加拿大人内心,所以有“广积粮”“备战备荒”的传统,孩子从小就知道准备“末日套餐包”,每家每户也都有“末日仓库”。
小学生都有“应急包”
应急食品套餐包
在地震带上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从加拿大建国前至今,200年左右,一直有“9级地震”传言,这里的人们很熟悉“地震应急包”。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不断扩散,当地卫生官员大吼一声:疫情应急包 “就当地震应急包那么准备”,当地人“秒懂”。
在加拿大,家庭用“末日套餐包”一般包括至少能支持一周的食品和饮用水、应急药物和换洗衣服、雨衣雨鞋、应急灯和电源,有条件的还会准备应急通信工具、油料,甚至备用汽油发电机以及自卫用具等。加拿大大多数地方的住房以独立屋为主,普遍有地下室/地窖、储藏间、车库等“天然囤货空间”,囤够十天半个月的食物和水不在话下。
在加拿大大多数省份,从学前班开始学校就给孩子们灌输备战备荒意识,学校从一二年级开始,就会“开单子”让家长为孩子准备“应急包”,里面包括“足够支持48—72小时的水、食物”以及手电筒、干电池、一次性雨衣、干净油布、应急药品、两天用换洗内衣裤等,装在密封防水的袋子里,送到学校统一保管备用。
罐头食品是“末日套餐”首选
“末日套餐”中的食物选择,优先考虑的自然是高热量、高糖分、耐久贮,因此罐头食品就成为首选,常见品种包括午餐肉、豆类、糖水类、保鲜水果类(比如糖水橘子罐头)等,其特点是“不开盖能放几年,开盖一次一人可以吃光,开盖即食不需加工”,中国特色的罐装八宝粥因完全符合上述条件,经常被华裔孩子放入“地震包”,也很受欢迎。
但罐头并非唯一选择。同样高热量或高糖分、耐久贮的能量棒、VC水果条和一种含有很甜的果酱的夹馅糕点是“末日套餐”中常见的食物品种。另一种常见、非罐头类食物品种是著名高热量食物——巧克力,且一定是重糖、夹馅,可一块块掰开吃的品种,因为这类巧克力吃了最耐饿,且打开后用铝箔纸裹上,可以放很久。
“末日套餐”中的水,包括瓶装矿泉水以及利乐包装的小包装果汁饮料。这种利乐包一定是小容量的,以便一次喝完,且必定是含防腐剂的,因为只有含防腐剂才耐久贮。这种要求和近年来北美果汁消费潮流(无糖、保鲜、不含防腐剂、尽量大容量包装)背道而驰,因此在大超市里,“末日套餐类果汁”是单独一个货架,与普通果汁远远分开。
近年来,一些有条件的家庭会在“末日套餐”里添加原本是“军需品”的野战自热食品,这类食品不需明火就能提供一份简单的热餐,虽然价格贵了些,但还是很受欢迎。
当然,“末日套餐”也会因家庭而异。有老人、慢性病患者的家庭,会多准备些相关物资、装备,笔者认识的一家人因为有两个慢性病患者,甚至在车库里准备了一个应急氧气瓶;有婴幼儿的家庭也会准备奶粉、尿布之类。狗是加拿大绝大多数家庭的“必备宠物”,因此许多家庭的“末日套餐”中会包括狗粮罐头。
在车库存“半应急储备”
不过,“末日套餐”终究是应急用的,以防万一而已,口味不太敢恭维,因此不论学生的“地震包”或家庭的“地下室藏宝”,几年无人问津不足为奇,甚至被主人忘掉、卖房时才被发现。如果“紧急状态”太久,这些物品就会过期变质,因此有条件的家庭还会多买些大袋装米面、洋葱土豆之类耐久贮蔬菜以及冷冻肉类,作为“半应急储备”。许多加拿大家庭“标配”一个冰箱、一个冷柜,后者通常用于贮存“半应急储备”中的肉类。加拿大住独立屋的家庭,车库一般有两个车位,但通常只在车库中停一辆车,另一辆停外面,剩下的车库空间常被用来放置冷柜以及前述米、面、洋葱土豆之类。因此,也有人将这种“半应急储备”戏称为“车库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