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主題館/「處暑」防秋燥 多補蔬果早睡覺
「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天气炎热,值此季节转换之际,要预防「秋燥」。建议多吃五谷根茎类以及蔬果,为增强免疫力打底。 (取材自ingimage)
● 调养身体,关键在阴阳平衡
● 处暑养生,首着重健脾祛湿
● 预防秋燥,适时补水多蔬果
今天是24节气的「处暑」,这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天气非常炎热,值此季节转换之际,要预防「秋燥」。康华中医诊所院长张家蓓说,「处」有结束的意思,代表夏天的暑气将逐渐消退,大地由阳转阴,调养身体的关键在于阴阳平衡,建议多吃五谷根茎类以及蔬果,为增强免疫力打底。
历书记载:「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在中医的观点,处暑代表天气由热转凉的转折,阳气渐消、阴气渐长,进入秋天的季节。张家蓓表示,现在白天气温仍高,但夜晚可以明显感受到变凉,气温起起伏伏、昼夜温差大,要注意身体缺水的状况,适时补水,以减少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痒的机会。
中医将秋天身体缺水干燥的情况称为「秋燥」,张家蓓提到,秋天气候虽然凉爽,但也干燥,如果缺乏保湿修护,容易加重皮肤干痒的症状。在季节交替时节,亦要为秋冬健康做好准备,此时节容易旧疾复发,甚至症状加剧,如果夏天热过头而致身体失调,入秋后就容易罹患感冒、荨麻疹复发等。
处暑养生要检视血气与正气,首重「健脾祛湿」,张家蓓建议,可以多吃糙米、根茎类食物,包括地瓜、南瓜、马铃薯、莲藕、山药等,可以「补中益气」。另外,也可以食用甜菜根、红洋葱、红凤菜、枸杞、洛神花等红色食物,可以「补气养血」,吃出好气色。
处暑时,人体的气会走到「四满穴」,张家蓓提到,这个穴位属于「肾经」,除了健脾祛湿外,也要留意肠胃湿气及下肢水肿问题。四满穴位于下腹部肚脐位置,记住「脐下2寸、旁开5分处」口诀,刚好左右对称,这个位置为肾经、冲脉之会处,可以轻柔按压或用艾条温灸,可以解疼痛、消胀满。
暑气的尾巴,要提早躺床酝酿睡意,回到早睡早起的生活作息、调整睡眠品质。张家蓓建议,可以试试中医养生的「子午觉」,在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以前上床,进入最佳睡眠状态;白天11点到1点之间小睡片刻。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养足精气神,在秋天来临之前「未病先防」。
节气处暑的养生4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