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底 全国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达2973万人
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展产业扶贫,目前已实现137户农户脱贫,增加就业岗位112个,产值达600万元。图为板桥镇柏杨村村民在当地万亩天麻生态示范种植基地采收天麻。 施雨竹摄(人民视觉)
近期,湖南省桃源县西安镇集镇安置区扶贫车间内一派繁忙,工人抓紧生产、赶制订单。该扶贫车间生产多个型号的电感器,为周边的安置区居民提供了约150个工作岗位。图为11月18日,工人在给电感器半成品点胶。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摄
在11月19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介绍,截至10月底,全国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2973万人,是去年外出务工总数的108.9%,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专家指出,就业扶贫已成为就业优先政策的重要组成,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渠道。
建设扶贫车间超3万个
“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会同各地区、各部门全力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李忠介绍,具体来看,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拓宽就业渠道。围绕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两大方向,探索形成有组织劳务输出、发展扶贫车间、产业项目吸纳、创业带动就业四条渠道,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
――完善就业政策。运用资金补贴、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
――优化就业服务。坚持精准服务,对贫困劳动力开展一对一帮扶;坚持持续服务,持续向贫困劳动力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坚持稳岗服务,帮助贫困劳动力稳在企业、稳在当地。
――加强技能培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确保贫困劳动力应培尽培。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企业稳岗扩岗专项支持计划,支持贫困劳动力免费培训、线上培训,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开展以工代训。
经过5年的努力,就业扶贫成效显著。李忠表示,目前,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2/3以上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累计建设扶贫车间32688个,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41万多人,创办领办各类经营主体21.4万个,既促进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也为乡村地区产业长远发展筑牢了根基;形成了针对乡村地区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体系,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家门口就业43.7万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406万贫困人口增收。
务工收入占比逐年上升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就业扶贫成为脱贫的重要措施,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说,“这些年来,我们会同人社部从组织发动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和推动就地就近就业两个方面统筹推进,全力以赴促进贫困人口务工增收,成效非常明显。”
务工人数大幅增加。欧青平介绍,2016年到2020年,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增加了1000多万人,同时,外出务工稳定性也在不断提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时间在半年以上的比例大幅度增加。“我们组织基层的帮扶力量,摸清贫困劳动力务工的基本信息,按照他们外出务工的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精准帮扶。”欧青平说。
增加了工资性收入,助力全面脱贫。五年来,贫困家庭务工收入在家庭收入占比逐年上升。“目前外出务工已经涉及到了2/3的贫困家庭,这些家庭2/3左右的收入都是来自务工。应该说,务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收入保障。”欧青平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同时就业扶贫也是推动贫困家庭摆脱贫困最有力的手段。”欧青平表示,在下一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中,国务院扶贫办将会同人社部进一步抓好就业扶贫这项工作,推动贫困家庭稳定增收,巩固拓展就业扶贫成果。
社会兜底不能“一兜了之”,必须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欧青平介绍,在增加务工人员技能、提高整体素质方面,国务院扶贫办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广泛开展岗前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二是对已经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加大在岗培训;三是对贫困家庭新成长的劳动力,让他们接受职业教育。
技能培训培养出了不少能工巧匠: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宁显海在攀枝花技师学院学习焊接,2017年夺得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的金牌;西安市高陵区胡敏通过免费助学资助在陕西汽车技工学校学习,2019年在全国钢结构焊接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了“巾帼精英奖”……“这些年来,有将近800万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了职业教育,这些人从职业学校毕业以后,就业的稳定性是非常高的。”欧青平说。
“近年来,有大批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在依靠自己的双手增加收入的同时,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摆脱了思想依赖,也改变了过去一部分贫困群众听天由命、消极无为、安于现状的状况,实现了‘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从根本上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欧青平说,“扶贫要先扶志,就业是最好的扶志扶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