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前轨迹相似 中国已2度走过
中国会发生金融危机吗?这已经不是个危言耸听的问题了。2008年以来,每年都会有学者抛出经济危机论。去年,李佐军先前撰写的一篇预测文章:2013中国经济危机在网络和微信上疯传,但中国似乎再次安然度过。不过李佐军在文中分析称,中国政府可以选择主动刺破泡沫,或精心维护泡沫到2014-2015年。而从今年的形势看,似乎将印证他的话。
其实总结起来,实行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其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是大同小异的。如果我们回顾发达经济体的历次金融、经济危机,都会发现极其相似的发展轨迹。这就是:政府维持了市场上宽松的货币金融环境,这导致了信贷扩张,随后经济向好甚至过热,伴随的是资产价格的快速上升期。但此时,宏观经济环境突然生变,同时当局为了压制资产价格泡沫又收紧了货币金融政策,这最终导致资产泡沫破裂,信贷趋紧违约出现,银行业危机和实体经济衰退。
日本经济危机的伏笔是1985年的广场协议,协议签订后,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年之内从240飙升到120,这就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日本,日本国内流动性泛滥,信贷扩张,股市和楼市疯涨。到1990年,日本央行为了抑制经济过热,连续加息至6%并提高了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结果此举刺破了日本经济泡沫,以1991年四大公司丑闻为转折点,日本地产价格暴跌陷入长期衰退。
美国次贷危机更是殷鉴不远。2000年后,美联储为了应对科技股泡沫破灭和911冲击,开始降息周期。利率从6.5%降低至2003年6月的1%。资金成本低造成流动性泛滥,美国大城市房产均价涨幅超过一倍。从2004年起,美联储开始力度较小的加息,最终导致美国长期利率在2006年起上扬,违约出现,楼市掉头,房价下跌,引爆了2007年的次贷危机。
中国呢?中国和市场经济国家的最大差别是2个。一是经济体系国有化程度高,二是大政府、小市场,政府对市场干预程度和调整能力强。
2003年以后,中国货币金融环境一直相对宽松,中国的利率在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体中明显偏低,资金成本被人为压低。2005年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开始渐进升值过程,至今对美元升值约30%,持续吸引热钱流入。为抑制经济过热,中国央行在2007年连续5次加息。
2008年,中国股市大牛市结束,经济增速大幅下降,楼市也出现下滑趋势。但中国央行迅速又连续4次降息,政府迅速颁布4万亿刺激措施,国有化的银行体系信贷指标飙涨,使得M2/GDP快速扩张超过合理水平。尽管股市未能得到挽救,但中国楼市短暂低迷后迅速反弹。
2003-2008年,中国已经完整走过了一次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时间轴,2008年中国本应危机爆发,但被强势政府挽救。经济和楼市虽得到挽救,但换回的是更加泛滥的流动性和资产泡沫,2009-2014年,中国再次走出了相同的轨迹。现在,实体经济困难,银行资金吃紧,楼市下行压力加大,中国再次走到了金融危机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