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千年瓷都起笔绘宏图
新华社记者
江西景德镇是中国最早的瓷业城市,曾与陶瓷一起在世界舞台上闪耀过,又在现代化进程中褪去了光芒。
2019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印发《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这座千年瓷都被赋予文化新使命。转眼一年多过去,景德镇已展开陶瓷文化传承的新宏图,起笔之年可圈可点。
创新传承路径 唤醒文化记忆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是景德镇曾经的城市记忆。遗憾的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大多传统瓷窑作坊被拆除,国家级非遗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也濒临消亡。
今年瓷博会期间,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举行了明代葫芦窑的复烧仪式,但更具意义的是,一批珍贵的景德镇历代瓷窑营造图纸被捐赠给景德镇陶瓷大学,用于学术研究。
而这背后是启动于2009年的景德镇历代瓷窑复建复烧工程,以及数十位专家学者十余年的心血。这些昔日已消失在城市中的10余座历代瓷窑,已经被景区依据营造图纸复建复烧,被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观赏。
“历代瓷窑跨越时空、重燃窑火,本身就是一种传承。”捐赠仪式上,景德镇古窑文化研究院院长周荣林说,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把千年陶瓷文化交给下一个一千年。而这仅仅是景德镇创新陶瓷文化传承的一个缩影。
制定地方性法规,起草形成《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创新传承条例》草案初稿;加大陶瓷考古力度,挂牌组建御窑博物院;编写《千年瓷都》《景德镇陶瓷文化》等陶瓷文化教材,69所中小学建成陶艺操作室……
景德镇把握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按照实施方案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一套颇具景德镇特色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制度体系正形成。
在与新技术、新业态的融合中,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产业正实现着迭代升级。
让“老房子上长出了新房子”的陶溪川文创街区帮助了上万人创新创业,其闯出的新路被国内不少传统陶瓷产区借鉴复制。
但陶溪川并未止步,于今年5月份建成直播基地,通过“网红+电商+直播+集群”的模式整合主播资源,服务于陶瓷产业。目前已吸引“抖音平台全国陶瓷直播产业带”在陶溪川落户。
“一方面,改变景德镇当地手艺人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拓展线上市场;另一方面,整合景德镇优质供应链,为主播解决货物来源与场地的问题。”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冯俊认为,直播基地的建成,为陶瓷产业的创新升级增添了新渠道。
今年的瓷博会也首次引入“云看展”方式,现场设有直播基地并开设“主播带您逛瓷博”栏目。据景德镇市商务局统计,5天展会期间,直播平台线上观展总计623.2万人次,远超线下观展的30.19万人次;线上交易量51.65亿元,远超7.8亿元的线下交易量。
实施意见提出,建设标准规格统一、追溯运行顺畅、链条衔接贯通的陶瓷产业供应链体系。据悉,景德镇陶瓷集团已联合天猫发布《天猫景德镇日用陶瓷企业标准》,引导消费者认识景德镇陶瓷的分层标准,迈出了标准化道路上的第一步。下一步,景德镇将筹建江西省艺术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探索中国艺术陶瓷评估标准。
景德镇陶瓷大学与江西锐彩陶瓷原料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以鹅湖白云母花岗斑岩为原料生产高温日用细瓷”科技成果,近日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鉴定。
项目负责人李月明告诉记者,一种新型白云母花岗斑岩陶瓷原料被发现可替代传统瓷石100%使用,有利于解决景德镇陶瓷原料资源枯竭问题。而这正是实施意见提出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的典型案例。
湖北人肖学锋在景德镇实现了从地产界到艺术界的跨界,他运营的三宝蓬艺术聚落已成为当地的一种文化现象。国庆期间,三宝蓬举办的各类主题活动每日平均有上千人参与。
“选择留在景德镇,是因为这里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和良好的自然生态。”肖学锋说,自由是这座城市的气质,三宝蓬正依托于此打造以艺术家为核心的生活圈与秀场。
而肖学锋最初只是景德镇的一名普通游客。据不完全统计,景德镇的“瓷引力”每年吸引3万多名“景漂”来学习交流,其中还有5000多名“洋景漂”。
根据实施意见,景德镇将加大陶瓷人才引进力度。如,制定新一轮招才引智计划,重点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制定短期人才来景工作服务办法,吸引国内外专家、留学人员服务团来试验区讲学、咨询和成果转化等。
为更好地服务于“景漂”精英,景德镇招才引智局在2019年9月成立景德镇景漂协会,目前发展了130多名会员,这些会员大多在各自的领域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行业资源,且不局限于陶瓷行业。(记者袁慧晶、李嘉盈、张兆卿、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