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药价效应「药厂考虑停产」药师公会:年底恐爆缺药潮

药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长黄金舜(本报资料照)

健保署日前公布最新药价,今年共17款药品涨价、4551款药品降价,调整后药价将在4月1日上路。药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长黄金舜指出,本次调降的品项逾9成是健保给付超过15年的老药,且几乎都是慢性病用药,厂商不仅被砍健保价,接下来还面临和医院议价时被「二次砍价」。已有厂商向他透露,该厂的13项慢性病用药中,有9项规划停止生产,预估年底恐有一波缺药潮。

健保署自2013年起实施药品费用支出目标制(DET),在总额预算下,当实际药费支出超过年度药费支出目标值,就会依药价调查结果,对药价差超过一定范围者,于隔年启动药价调整。今年共调整4568项药品价格,其中17项涨价、4551款降价。

黄金舜表示,所有调整品项中,93%都是老药,这是比较担心的部分。假如有5家厂商,A厂的健保核价是10元,医院就会议价从10元变成6元,利润被医院端拿走,然后健保署就依厂商给医院的发票,认为厂商有4元的空间,隔年会依循这个规则去砍药价。

黄金舜说,当健保核价完成后,药厂和医院会进行议价,「假如核价一颗2元,厂商和医院议价可能只有拿到8毛钱,1.2元被医院拿走了」。他以氧化镁为例,在台湾有5张药证,但现在只有1家生产,就是因为完全没有利润。

黄金舜表示,当厂商认为自己的药已经达到地板价时,可以向健保署申复,但因为要主动提交成本分析,等于商业机密全部交出去,在药物已经超过专利期、利润又相当有限的情况下,台厂不会愿意申请,干脆停产不做了。

黄金舜指出,健保砍药价之后,不会有立即的反应,但可能经过6个月、8个月、1年后,后续的问题可能会出现,已有厂商向他透露,该厂的13项慢性病用药中,有9项规画停止生产,「药局是供货最末端,当出现缺药,根本措手不及。」

黄金舜认为,对于价格已经砍到地板价的药品,应研议由健保署集中采购,让药厂有喘息空间,利润不会都被医院拿走。他提到,台湾有慢性病人口有600万,但人口逐渐老化,5年后可能攀升到1000万人,就医用药也会变多,健保署应该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