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画博物展 刻绘与艺术美好交流
科博馆《科画博物》特展19日登场,展现博物学古典图绘、馆藏标本及「科学绘图」。(陈淑芬摄)
新台币纸钞1000元、500元上的帝雉、梅花鹿,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绘图」。科博馆《科画博物》特展19日登场,展现博物学古典图绘及馆藏标本及科学绘图。馆长焦传金表示,科学绘图是科学与艺术交会的美好结合,现场设有绘画教室,邀观众动手画。
《科画博物》特展开幕,邀科博馆生物学组无脊椎学博士李坤瑄、驻馆10年以上的绘图师彭瑄玉,示范科学绘图的草图绘制,彭在现场绘制「沙蛸」;李则解说绘制的生态重点和技巧,将展至今年12月3日。
焦传金表示,即便现今摄影发达,尤其手机更随时能捕捉生物的身影,但科学绘图可突显生物重点特征,研究上仍无可取代。
策展人、科博馆生物学组副研究员黄俊霖博士说,科学绘图早期创作是以木块雕刻制版、印刷,特展取「刻」画与「科」画谐音,代表绘图制版与科学内容的双重意涵,科学家发现新物种、建立模式标本时,有如帮新生儿报户口,透过科学绘图可精准记录生物构造与特征,发表在学术期刊,有助日后鉴别、对照物种。
特展规画「科画历史」、「理科画风」、「透视绘图」、「演示之窗」与「自然美记」5大单元,主视觉透过层叠交错的观景窗,表达科学绘图的多重视角意涵,成为打卡热点。
其中,「理科画风」展区以科学绘图搭配对应搜藏标本,展现科博馆开馆以来超过150万件典藏标本,包括动物骨骼与毛皮、昆虫针插、植物腊叶、化石、考古文物等;现场并打造透视绘图的绘画教室,让观众可以动手画,了解科学绘图在光影、比例的技巧手法,并参与观察标本及绘图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