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探索房市景气的「20个为什么!」
最近一年,大家都在谈论房市的黎明何时到来?何时看得到春燕?房价已经跌多少?还会再跌多少?虽然实价登录有揭露各地区成交物件的价格资讯,但许多人仍无法从中判断房市何时能摆脱空头。
对此,我特别针对民国79年至92年这段期间,房市由多翻空的一些市场转折变化作分析。当时房市崩盘走空,大致出现以下四大异常现象:一、银行逾放比率曾高达11.74%;二、建商退票、倒闭,出现大量烂尾楼;三、法拍屋大量增加,处理不良债权(NPL)之资产管理公司应运而生;四、政府提供优惠房贷超过1.4兆元收拾残局。
时空背景转移至今,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前一波13年的大空头,政府并没有施加任何打房措施,主要考量内需产业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但这一波已走2年的空头,究竟还会持续多久,仍有待追踪观察。
不过,经由以下「20个为什么!」当问题一一被排除到七至八成时,就代表着房市有机会「触底反弹」,开始反空为多了。
1.为什么央行松绑房贷又降息?
因为央行已意识到景气急转直下,为避免房市万一「硬着陆」,恐导致金融业出现系统性风险,此可解读为央行不再打房。
2.为什么建商不再持续购地?
景气每况愈下,原预售完工建案交屋不易,建商以出清存货为优先,另外,当前地价过度飙涨,房价持续下跌,若贸然高价购地,不仅无利可图,甚至可能落得血本无归,建商尽早风险控管,就可避免余屋滞销与资金调度之流动性风险,而不致发生跳票倒闭的骨牌效应。
3.为什么市场推案量会大幅萎缩?
市场长期超额供给,不仅空屋逐年累积,余屋数量也愈来愈多,若还一味大量推案,恐重蹈民国79年那一波多头「供过于求」情况而再度压垮房市。
4.为什么买卖移转数量会骤减?
预期房价愈来愈低,购屋者普遍采取「停、看、听」之观望态度,在买气每况愈下之情势下,将迫使建商及屋主进一步降价,高房价也才能获得大幅修正。
新成屋比预售屋便宜,不急于高价抢进,且空屋愈来愈多,房价不可能再向上推升,即使是好区位物件,也可能有套牢风险。
房地合一税对短期持有而出售课以重税,加上地价税及房屋税等持有成本骤增,有钱人深恐高价购置而沦为负资产。
7.为什么看屋者众,购屋者少?
虽然自住需求依旧存在,仍将采取货比三家策略,静待适当时机。
8.为什么广告量骤减?
促销效果愈来愈差,就连最吸睛的豪华「接待会馆」都不搭建,建商及代销业者都因「度小月」而缩减支出。
9.为什么购屋者宁愿被没收15%?
房价跌幅已超过15%,一般预期还会持续下跌,即使被没收15%,就结果论,可能还会少亏5~10%;另一方面,建商即使依照契约总价没收15%,再打85折促销,也不一定卖得掉。
10.为什么代销公司不再包销?
包销一个建案的成本与利润约5%,以100亿元案量完销就有5亿元进帐,故花个几千万元盖接待中心及大量刊登广告,还可大赚;但如今销售业绩骤降,为免赔本,改以纯企划方式取代包销,接待中心及媒体广告费用皆由建商负担,尚可小赚为赢。
余屋量增,推出附赠装潢方式促销,一则变相降价,再则维持高价假象。
12.为什么房仲业也开始帮建商销售新成屋?
建商为求迅速去化余屋,增加行销通路,善用房仲业手中客户资源。
13.为什么房仲业经营策略「转售为租」?
房仲业管销与薪资主要靠成交物件的服务费(佣金收入),如今,成交件数少,兼营一些租赁物件,至少还有进帐可「度小月」。
14.为什么售屋看板广告明示「租、售」皆可? 资金雄厚者舍不得低价出售。
15.为什么房仲业要将触角延伸至海外?
国内市场景气每况愈下,海外置产蔚为风潮,一旦仲介成功,至少有佣金收入可弥补国内市场衰退之缺口。
16.为什么地主户售价愈卖愈低?
17.为什么承包商也有房子可卖?
景气急转直下,预售业绩欠佳,建商余屋以「营建换屋」方式力求出清存货。
18.为什么新成屋愈卖愈多?
预期下跌心理愈来愈浓厚,建商与投资客为求保本而争相竞价求售。
19.为什么法拍屋渐呈增加趋势?
市场屡传延票、退票风声,逾放比例已呈增加趋势,流动性风险有增无减。
20.为什么景气骤降,还有100%完销个案?
部分建商采取「让利」促销策略,房价较附近行情低20%,可以满足一些自住客提早进场。
房地产景气循环一波紧接一波,房价起伏变化备受关注,不论投资或自住,如能详细观察以上「20个为什么!」之每一转折细节,当可正确掌握反转契机,迎接理性购屋时代的来临!
【详细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理财周刊822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