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今天/《感官世界》与「二二六事件」

▲一群激进的年轻军官诉诸行动发动了改变历史走向的「二二六事件」。(图/电影剧照)

记者朱锦华特稿

去年底,台湾上演了大岛渚名作《感官世界》(1976年)一刀未剪的数位修复版。《感官世界》名气很大。它不是A片,内容与尺度却跟「真刀真枪」(Hardcore)的A片无异,严重挑战当年的电影检查制度。因此它在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要不是被禁、就是上映时必需修剪或喷雾

该片取材自真实刑案:1936年5月发生在东京的「阿部定事件」。一名叫阿部定的餐馆女服务生跟老板兼情夫吉藏做完「爱做的事」后,将男方绞杀并切下对方的生殖器,还一脸洋溢着幸福感的带着它到处趴趴走!

该事件当年轰动全日本,除了案件本身猎奇式的怪异情色内容之外,它发生的时间跟一宗重大历史事件太接近(约3个月之后),也是原因之一(大岛渚在电影中也有点出来)。那就是以下要谈到、改变日本近代历史走向的「二二六兵变」。

自从1931年发生「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迅速占领中国东北。`继而成「满洲国」。但日本此举遭到「国际联盟」抵制,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国内经济走向两极化;农村萧条、大批劳工失业、民不聊生。但金融和工业钜子却因为彼此利益关系紧密,反而越来越富。

当时陆军内部分为「皇道派」及「统制派」。「统制派」主张依据宪法,在议会政治下结合财阀,执行国家政策。「皇道派」则认为天皇已成为贪污大臣及财阀的傀儡,不知人民疾苦与国家安危。他们深受当时意见领袖北一辉的影响,主张废除议会制度,由天皇直接领导军人政府进行国家改造。

部分激进的年轻军官更进而诉诸行动,陆续制造恐攻,刺杀内阁大臣。他们行动的最高潮,就是发生在1936年2月26日的「二二六事件」:一群陆军下级少壮派军官提出「尊皇讨贼」口号,以「昭和维新」之名发动武装兵变,意图推翻内阁,成立由天皇直接领导的军人政府。

当天大雪动飞的凌晨,1500名全副武装的年轻军人分别攻进多名政府要员的府邸,同时刺杀以首相冈田启介、元老西园寺公望侍从长铃本贯太郎为首的7名政府要员(上述刺杀过程有成功、也有失败),还一度占领警视厅大楼及东京市中心部分地区。

他们向昭和天皇上达诉求, 请求天皇组织新内阁,以「纯净国体、稳定民生、健全其国防」。尽管这群人是尊皇的。但昭和天皇裕仁却并不领情。原因之一,起事者虽然标榜「尊皇讨奸」,本质上却是不折不扣的武装政变。在裕仁看来,无论其宣称的宗旨为何,若顺从其意,非但天皇威望荡然无存,日后类似的事件恐怕也会没完没了。

原因之二,被袭击的都是天皇极为信任的大臣,那么多大臣被攻击、杀害,让天皇强烈感到军人势力对皇权的威胁。该事件之后,裕仁天皇曾说:「叛军将朕最信赖之老臣,悉数杀害,如同把绞索套在朕之颈上。」

原因之三,裕仁的弟弟秩父雍仁亲王向来跟「皇道派」往来密切。时任弘前第八师团少壮大队长的他,兵变之后,秘密从驻地搭火车赶往东京。据传政变军人之中有人公然喊出了「我们的领袖是秩父宫」的口号,宫廷政变未必不可能发生。裕仁得知上述消息后,深感事态严重,立刻派人赶往东京上野火车站拦截雍仁亲王。后者一下火车,就被大批军警「护送」进皇宫,跟叛军隔离开来。

接下来,在天皇授意下,政付宣布戒严、镇压。天皇的强硬态度让这群尊王者心碎。经过多番谈判及劝降后,叛变部队的团结开始瓦解。进入29日午夜后,陆续出现逃兵。最后,兵变军官干脆让所有士兵回营

跟之前年轻军官刺杀政府要员却被从轻发落的情形不同,「二二六事件」中的主谋起事者多被处以重刑。经过一连串不公开审判后,共有19名叛军领导袖被处死刑,另有40人被判刑期不等的徒刑。

「二二六事件」后,陆军内部以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为首的「皇道派」势力遭到清洗,「统制派」掌握了陆军内部的主导权。透过恢复军部「陆、海军大臣现役武官制」、以及利用陆军不合作进行倒阁等政治手段,最终建立极权内阁,成为陆军及国家内外政策的主导者

「统制派」与「皇道派」的一兴一灭,对中、日近代史的发展走向有重大影响。因为两派的战略主张有明显分歧。尽管两派都视苏联为日本主要敌人,「统制派」认为若要抵抗苏联,光拿下满州还不够,必须继续扩张占领中国。信奉北一辉主张的「皇道派」则认为满洲实现工业化后,就足以让它成为亚洲对抗共产主义的重要堡垒。他们认为继续侵略中国只会造成日本跟蒋介石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两败俱伤,以及制造跟英美的矛盾,最后只会让日本真正的宿敌:苏联以及中国共产党渔翁得利。

北一辉这一派不幸言中。「二二六事件」发生一年多之后的1937年7月7日,中国爆发「芦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开打。1941年10月,「统制派」要角东条英机日本首相,约两个月后,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最后的结局是:日本投降,1949年,中共建政。如果没有发生「二二六事件」,「皇道派」势力仍然屹立在日本陆军内部,也许后来的历史发会很不一样。

「二二六事件」发生后,日本社会本来一直陷入一种紧绷、肃杀的气氛。没想到约3个月后,却爆出一椿色欲怪奇的「阿部定事件」,冲淡了不少肃杀之气。有论者认为,该事件在当时起了一种comic relief(喜剧性调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