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以香港为镜
旺报社评
扫描QR code 参与线上讨论
《香港国安法》生效后,台湾舆论关心大陆「长臂管辖权」问题,曾经支持港独或主张台独者,若被视为违反《香港国安法》,未来赴香港或登上港籍飞机,是不是会「被抓」。这种质疑背后固然有「反中」的操作成分,但也点出了台湾民众的担忧和畏惧,在台湾视为「言论自由」的行为,可能在香港被视为触法。台湾民意对「一国两制」,可能会有更深的疑虑和抵制。
不过,对于北京而言,《香港国安法》才是「一国两制」的守护基石,特别是不少大陆媒体、学者反复强调,《国安法》标志着香港正式开启「二次回归」进程。这个说法值得玩味,为何北京强调「二次回归」?言下之意就是1997年「首次回归」并没有做好、或者说出现了很大问题,所以才需要「二次回归」。
大陆一直把「两制香港经验」作为对台宣传模板,希望对「一国两制」起到正面示范效应,但事与愿违,台湾主流民意对「一国两制」距离愈来愈远。北京学者和官方舆论坦承,97后的治港政策出现了失误,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社会融合」。香港错误的经验,应该对两岸关系具有启示意义。两岸应以香港为镜,以社会融一实现心灵契合,统一自然水到渠成。
香港回归前并没有做好两地融合的准备,回归后,北京以「井水不犯河水」为实践「一国两制」最高方针,港人也希望排除北京介入政务,阴错阳差导致香港民心、认同和北京渐行渐远,进而造成陆港两制从并立恶化为对立,最后不得不采取严刑峻法解决。这就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在「国家统一前」没有先做好各项政策准备,对制度融合问题有妥善有效的规画,「国家统一后」的治理问题只会事倍功半,带来更大的麻烦和风险。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后,香港回归进入倒数计时,这是有时间压力的不可逆进程。当时大陆经济实力、国际影响力都十分薄弱,对港英治下繁荣富裕的「东方之珠」,几乎投以仰视和崇拜,加上大陆刚走出「文革」,根本没有拿得出手能和英方谈判的政治学、法学菁英,实际上的「香港回归路径」和「两制香港方案」完全没有经验,也没有做充分研究和规画。
两岸的情况完全不同。首先,两岸统一并没有「时间表」,也不存在真正的「倒数计时」大限,大陆应该有足够的定力和耐心,说服并争取台湾人心,促统愈急,愈会适得其反。其次,和40年前相比,大陆早非吴下阿蒙,不仅有强大国力为后盾,各方面治理人才、法政领域、对台研究菁英辈出,更应该有能力、也有气度规画两岸统一的「路线图」,提前做好「统一前」制度设计、为「统一后」的平稳过度充分准备。
最重要、关键的是,香港回归是中英谈判解决,是主权和外交问题,用大陆官方说法是「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两岸关系的本质是结束政治对立、共同缔造一个统一的中国。依双方宪法,两岸处于「一个中国之下的国家统一前」阶段,故两岸统一绝不是中共「对台湾恢复行使主权」,台澎金马主权虽是整个中国的一部分,法理上由两岸14亿中国人民共有,但目前是2300万台湾人民所授权的中华民国政府代表整个中国「对台澎金马行使主权」。
这就是「国家统一前」的两岸现状,民进党不能偷渡变成台独论述,中共也不能对现状视而不见,国民党更不能丢掉追求统一的目标。两岸的现状就是「一国两制」,但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一国良制」。有人会误解「良制」的涵义,以为「良制」就是「一制」、就是「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其实,只要是好的制度,无论是一制、两制、还是多制,能达到「善治」都是「良制」。
很明显,香港这23年的「一国两制」实践经验,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是算不上「良制」。两岸和平统一应该以「一国良制」为目标,在两岸政府和人民共同建构「良制」的历史实践中,逐渐实现心灵契合,这样的国家统一才能真正长治久安,中华民族才能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