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僵局解不开 一面倒的外交骨牌效应
▲中国与奈及利亚于今年年初签署「一个中国」原则。(图/翻摄自中国外交部官网)
文/屈环瑞
继6月13日巴拿马与我国断交后,6月14日再度发生外交事件。中共方面动作频仍,施压非邦交国,要求我国外馆改名,首先是我国驻奈及利亚的「中华民国驻奈及利亚联邦共和国商务代表团」被迫改名为「台北贸易办公室」,我国驻奈国代表先行返国。
奈及利亚本次的大动作已有先兆。今年年初,奈及利亚同中共举行记者会,宣布基于「一个中国」原则,不再承认「台湾是一个国家」。除了我国驻奈国外馆被迫改名之外,另有其他我国驻非邦交国的代表处,使用之名称皆遭到中共的打压,要求更名,包含驻杜拜办事处、驻巴林代表处、驻约旦代表处及驻厄瓜多代表处。
若看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之公开发言,对于我国外交的「论述」,不离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显见中共的外交大动作,是出于对我国现任政府之两岸关系处理方式模糊的不满。意味着,蔡英文总统及其政府上任以来,在两岸路线上的模糊做法,无法令两岸双方取得一个微妙的稳定平衡点,以致形成两岸于外交上对抗的僵局。
蔡政府在两岸关系上模棱两可,表示不够务实。先前已有学者警告,蔡政府模糊处理两岸关系的方式,会带给我国新的外交困境,使原本已是艰难的处境更加艰难。若以赛局理论加上历史经验分析,不难发现,当我国选择与中共之间试图找到双方关系的平衡点时,相对于选择「对抗中共」而言,我国的外交空间弹性、稳定许多。
同时比较李登辉前总统(发表两国论前)、陈水扁前总统、马英九前总统等三位总统任内的两岸关系:李登辉前总统是开启与中共对话、合作的先河;陈水扁前总统的烽火外交让我国在2000年至2008年间面临困窘的外交窘境;马英九前总统采取务实路线,使两岸关系维持在稳定的状态而于执政后期有马习会。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三位总统在两岸关系上的处理方式分别是「合作」、「对抗」、「合作」,意即在「两岸关系」这个赛局里,以不同的方式开展赛局的结果好坏,历史经验历历在目。
前三位总统的经验,可供蔡英文总统及政府借镜。巴拿马断交是我国的外交警讯,如今我国外馆又遭中共施压改名,令人担忧。蔡政府于后续的两岸关系处理,必须更加谨慎而务实,巴拿马断交、我国外馆遭施压改名,绝非可懈怠因应的单一事件,而是外交骨牌效应的开端。若于两岸关系之中,不积极维护我国和中共原本的「平衡」(equilibrium),放任这样的「平衡」受到外力或因内部组成分子的变化而遭受破坏,雪崩式的外交灾难是可被预期的。
好文推蔫
这是一种「我可以,你不行」的双重标准
●作者:屈环瑞,时事观察暨评论家,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本报有删修权。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