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一家人》放下偏见看《八佰》与《长津湖》

《长津湖之水门桥》先导海报(网路图片)

新春佳节,大陆有部电影挺火的。这部电影的票房在今年春节档一骑绝尘,并打破74项影史纪录。它便是《长津湖》的续作——《长津湖之水门桥》。

这部电影由大陆三位顶尖导演操刀,云集了多位一线当红影星。不过最吸引我的点还在于它巧妙地选取了历史上志愿军以弱攻强,三炸水门桥的故事。志愿军三炸,美军三修,双方围绕该据点来回拉锯,这种故事本身就极具戏剧张力。由此,我第一时间便去观看了这部电影。

电影果然不负众望。从志愿军攻克美军机场,到美军慌忙南撤,再到第七穿插连爆破水门桥阻敌后撤,最后到敌我力量悬殊美军成功脱困。情节引人入胜,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志愿军战士为了炸毁水门桥,面对强敌一次又一次发起冲锋,这种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着实打动人心。

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唏嘘感动之余,我不禁联想起前年管虎执导的一部名叫《八佰》的电影。这部电影也是改编自一个真实故事——八百壮士守四行。

其实这两个故事之间有很多共性。他们都是在敌强我弱的处境下,以少敌多,为保家卫国而义无反顾地做出牺牲。

在《水门桥》中,志愿军的牺牲是为了阻敌撤退。第七穿插连之所以三炸水门桥,就是为了切断美军的退路,为后续大部队围歼美军创造条件。但水门桥地处敌后方,且有重兵把守,而迂回至此地的志愿军仅有两个连的轻步兵。为炸毁水门桥,这些志愿军视死如归,用血肉之躯对抗钢铁之师。在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他们在决定投入战斗的那一刻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在《八佰》中,八百壮士的牺牲是为了掩护我军大部队撤退。这些国军将士之所以死守四行仓库,就是为了争取时间,让大部队有序退出淞沪战场,尽可能减少伤亡。他们在决定留下的那一刻也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但《八佰》自播出伊始,大陆互联网上的争议声便不绝于耳。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电影歌颂的是国军抗日,这很容易被认为是「政治错误」的。类似的,在台湾互联网上也鲜有人理性看待《长津湖》系列作品。这些现象就是一种偏见。其实不管这支军队的代号是什么,只要是保家卫国,抵御外族入侵,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值得我们世代传颂。

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一样,在性质上都是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我们习惯于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勇毅前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称为「最可爱的人」,其实那些同样为了保家卫国而坚持到最后一刻的国军将士们何曾不是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呢?时势造英雄,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共述中国故事

「三炸水门桥」和「八百壮士守四行」都是中国故事,体现了中国人以弱胜强、不屈不挠的精神。中国不缺磨难,更不缺英雄,其实类似的中国故事还有很多。

抗战时期,赴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其实就是很好的素材。为了保家卫国,数十万国军将士牺牲于异国他乡。腾冲战役、松山战役、龙陵战役,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战役涌现出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啊。

另外,抗战期间,那些为国尽力的华人华侨也是很好的素材。他们有些为了抗日救亡,散尽家财;有些则直接放弃了和平稳定的生活,毅然奔赴国难,投身前线。

面对如此丰富的素材,两岸应该摈弃偏见,携手讲好属于我们的中国故事。真心希望两岸的影视产业在该题材的作品上可以有更多的合作,将更多的中国故事搬上银幕,走向世界。同时也希望将来会有更多该题材的影视作品可以在海峡两岸公映,让国民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更加自豪。(李律杉/心系两岸的大陆青年)

【征文启事】

中时新闻网「两岸征文」栏目,征文主题: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两岸看世界、两岸一家人、两岸新时代,欢迎全球华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过亲身经历的故事,刻画两岸社会肌理,描绘世界见闻,打破刻板印象,促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建立全球视野,向读者展现时代的脉动与发展趋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脸书粉专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欢迎线上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