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CPI下PPI上 供给优于需求
大陆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8月通膨数据,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较7月回落0.3个百分点至年增2.4%,生产者物价指数(PPI)降幅则进一步收窄至年减2%。分析指出,CPI向下、PPI向上,反映出后疫情时代大陆经济面临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即供给改善优于需求复苏,需求整体依然偏弱。
8月CPI自7月触及三个月高位的2.7%回落至2.4%,符合市场预期。PPI降幅收窄亦符合市场预期,7月为年减2.4%。
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CPI回落原因时指出,猪肉供给有所改善,猪肉价格年增52.6%,但涨幅已比上月大幅回落33.1个百分点。牛肉和羊肉涨幅也回落。
PPI部分,董莉娟指出,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成效显著,工业生产持续向好,市场需求继续恢复,带动国内工业品价格继续回升。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通膨整体符合预期。CPI往下走,PPI往上走,前者主要受食品价格影响,后者降幅收窄主因为国内复工复产进一步提速,预计未来PPI降幅还会进一步收窄,第四季有可能转正。
但CPI往下走,PPI往上走其实反映结构性问题,即供给好于需求。同时消费出现一个不是特别正常的沙漏型的消费结构,超高净值如奢侈品跟低端必须消费都不错,但中间的可选消费品受就业和收入影响比较弱,所以整体零售销售是所有经济指标里最弱的,也解释了为什么PPI趋于改善,但CPI增长乏力。
中海晟融经济学家张一认为,PPI持续下跌本质上是2019年下半年以来产能过剩效应的持续发酵。疫情期间,政府更多作用在供给端以防止企业大规模倒闭,但在需求不足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大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预计PPI整体价格走势仍然疲弱。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预计,后续CPI仍将继续回落,第四季预计将在2%以下波动,通缩压力加大。PPI受国内需求和国际大宗商品下行双重压力制约,反弹乏力,预计仍将在负值区间徘徊更长时间,通缩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未来货币政策主要受经济面情况而定,第二季后经济已在恢复,暂时没有必要释放更多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