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天后宫」升格国定古迹!4位国宝见证、台湾闽南式庙宇建筑典范
文化部于12月2日公告「鹿港天后宫」由彰化县县定古迹,升格为全国第106处国定古迹!文化部长郑丽君今(3)日亲赴送上「国定古迹指定证书」,由鹿港天后宫管理委员会主委张伟东代表接受,彰化县副县长洪荣章、彰化县4位重要传统工艺「人间国宝」施镇洋、施至辉、李秉圭、陈万能也出席观礼,共同见证鹿港天后宫荣耀一刻。
▲文化部长郑丽君亲送国定古迹指定证书。(图/文化部提供)
郑丽君特别肯定鹿港天后宫见证海洋文化及地区发展,在历史、信仰、艺术、匠师技艺方面具重要性,是台湾极具代表性的妈祖庙,她也感谢张伟东主委及所有鹿港天后宫管理委员会成员,长期以来维护及修复古迹的付出。
▲左至右:彰化县文化局长张雀芬、人间国宝兼鹿港天后宫文化顾问施镇洋、人间国宝兼鹿港天后宫文化顾问施至辉、前彰化县文化局长陈文彬、文化部长郑丽君、立法委员柯呈枋、鹿港天后宫主委张伟东、文化部文化资产局长施国隆、彰化县副县长洪荣章、人间国宝兼鹿港天后宫文化顾问李秉圭。(图/文化部提供)
鹿港天后宫目前主体为日治昭和年间完成的建筑,完整记录当时各种匠师营造的技术,昭和8年(1933年)重修天后宫三川殿时,由承袭泉州溪底大木匠师王益顺的侄子王树发执篙。
三川殿以凹寿的格局,营造出空间的层次美感,前步口屋檐下方牌楼面斗栱,除了有纵横两向外,并增加斜栱出挑,形成「网目斗栱」,栱身以「如意斗栱」造型,完整显现溪底派精美的大木结构技巧,成为台湾闽南式庙宇建筑典范。 鹿港天后宫在清朝同治年间就已经是三殿式的格局,包括三川殿(含戏台)、正殿(妈祖殿)、后殿(凌霄宝殿)及禅房、护室等主要建筑,昭和2年(1927年)的拓宽改建为正面五开间、进深三殿、具有左右过廊及左右护室的规模。三川殿与正殿间以左右过廊相连,共同围出中庭,主殿与后殿及护室界定出后埕空间,两侧护室再以过水廊与主殿相接,呈现完整的庙宇格局。 宫庙位于昔日鹿港溪口,掌控海上交通枢纽,具有海洋文化特色及地区发展上的意义。而在河口及聚落关系位置,说明了妈祖庙与聚落发展的密切关系外,亦见证了鹿港镇早期贸易兴盛、文化荟萃及聚落发展历史的密切关系。
鹿港天后宫对于当地的经济及社会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影响,历年来的修建过程,均由鹿港八郊富绅或地方耆老策划,礼聘当时唐山或地方名匠精心制作,极具人文风采与艺术价值。
▲「鹿港天后宫」是台湾闽南式庙宇建筑典范。(图/文化部提供) 现今鹿港天后宫主体建筑物,分别出自于各时代不同营造流派,如溪底派大木作匠师王益顺、吴海桐、王树发及黄连结;雕刻师傅李焕美、鹿港师傅施金福、黄妈城、李松林;石雕则来自惠安匠师蒋馨家族;彩绘出于鹿港名画师郭新林、柯焕章之手,皆为当代一时之选的名匠。
从清代初年建成历经不同时期的修建,集成各时代诸多匠师流派的作品,是研究史料、考证古迹、探索民俗信仰等各方人士眼中的瑰宝,其建筑艺术的表现,也见证了台湾匠师技艺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