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天涯犹有未归的少女与灵魂

▲被迫当慰安妇小桃阿嬷泣:曾被家人误会。(图/ 资料照)

文/劳动党

「慰安妇」的真实故事搬上银幕,,观看人次超越了「海角七号」。不过,不是在台湾,也不是台湾拍的,我们台湾对「慰安妇」问题冷漠错乱,不可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这部电影「鬼乡」,虽然讲的是韩国「慰安妇」的故事,但,其实它是所有遭日本强征的「慰安妇」的共同故事。「慰安妇」的遭遇,比我们想像得悲惨得多。正如同剧中对白,女主角在「慰安所」里对着同伴说:「我们已经死了!这里就是地狱。」

片名叫「鬼乡」,容易令人误解以为是鬼片。其实导演是借「鬼」与「归」同音,一语双关,表达在千里之外的战场前线,遭虐杀女少灵魂的归乡。

真人真事发生于1943年,15岁的姜日出,还是个稚气未脱的顽皮少女,一日突然被日军抓住用卡车一路从韩国的尚州家乡,载往中国大陆长春的日军「慰安所」。如果我们用「火坑」来形容「慰安所」的生活,那么,那里还有另一真正的火坑在等着她们。姜日出老太太亲眼目睹了生病的、逃跑的同伴被当成废弃物,推进一个大坑里,枪杀后放火「销毁」。这一场景正是姜日出老太太在接受心理治疗过程中,所画「被烧毁的少女们」。姜日出老太太的经历压缩成这幅有名的画,而导演再把这幅画解压缩成为有血肉的电影。

马英九出席慰安妇小桃阿嬷追思纪念会。(图/翻摄自总统马英九脸书,资料照)

►►►掌握最新观点,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导演Jo Jeong Rae透过「慰安妇」遭遇的写实描述,引出幸存「慰安妇」埋在心中数十年的,对已成冤魂的同伴「安慰妇」的思念,以及未能一同回到故乡的愧咎。

试想,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少,被强拉至千里之外的战场,遭受肉体精神的凌虐时,最渴望的会是什么?不管是韩国人、台湾人、还是菲律宾人,相信心里想的都是–回家!回家代表着平静,代表着渴望一切都没有发生,又回到了原点,一切都只是一场恶梦

台湾「慰安妇」的情况何尝不是如此。根据伊东秀子提供的日本秘电资料,1942年强拉至巴布亚新几内亚台籍「慰安妇」就有253人。她们人呢?是生是死?我们不是讲「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吗?死了,我们也要把灵魂迎回她们临死一刻都心怀的家乡。这不就是「历史转型正义」的一部份吗?当然我们更要真相、道歉、赔偿。现在很多人喜欢谈「转型正义」,却偏偏回避这段日本殖民统治的历史,如此就不叫「转型正义」,而该叫「转弯正义」。

最后,郑重向大家推荐这部「慰安妇」电影「鬼乡」。这部电影可以让我们在理性感性上理解「慰安妇」问题,让「慰安妇」不再只是一个在政治上攻防的冰冷名词。更重要的是,除了揭露加害者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者的暴行之外,也让我们从受害者「慰安妇」的角度,理解她们的心境与痛苦,完成绝大部份「慰安妇」还来不及说出的遗愿:日本认承错误、道歉、赔偿!

原文刊于【劳动党】•脸书“怎么办”,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