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無預警猝死?醫揭「4症狀」恐是SADS警訊
根据研究,「突发心律失常死亡综合症」多见于年轻族群,特别是年轻运动员。示意图/ingimage
瑞典最新研究指出,一项常见却鲜少被深入探讨的猝死原因「突发心律失常死亡综合症」(SADS),其实在发作前可能已有预警症状。研究人员呼吁,若能提早辨识这些身体讯号,有望预防悲剧发生,挽救年轻生命。
根据外媒「THE Sun」报导,SADS即「突发心律失常死亡综合症」(Sudden Arrhythmic Death Syndrome),是一种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变,却突然发生心跳停止、导致死亡的情况,多见于年轻族群,特别是年轻运动员。
该研究由瑞典哥德堡大学Sahlgrenska学院医师托瑞尔(Matilda Frisk Torell)主导,针对2000年至2010年间,瑞典1至36岁年轻人猝死的903个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检视死因判定、解剖报告、病历、心电图纪录、检体分析及家属提供的资讯。
结果显示,其中22%的猝死案例为SADS所致,64%为男性,平均年龄23岁。更值得注意的是,超过半数(52%)的患者在死亡前曾出现身体异常,包括心悸、昏厥、恶心呕吐及感染症状等。
研究也发现,约3%的SADS死者在发病前180天内曾到急诊或住院,其中昏厥占4.2%、癫痫样发作占3.5%。不过,仅11%的患者事前被诊断出心律异常,18%曾接受心电图检查并发现异常,以「预激症候群」(pre-excitation)最为常见,即心室某部分过早受到电流激活。
此外,研究中有17%的SADS患者曾被诊断出精神疾病,11%服用相关药物。托瑞尔医师表示,这显示精神疾病本身或其治疗方式,可能与SADS风险有所关联,值得后续深入探讨。
她强调,若能提高临床医疗人员对「预激症状」、癫痫样发作、昏厥等警讯的敏感度,便有机会在年轻患者日常就诊时,及早发现潜在风险、介入处置。研究也指出,肠胃不适或感染等轻微症状,可能在某些体质特殊者身上,成为诱发心律失常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