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隆/閒聊「人生七十古來稀」

人类寿命愈来愈长,二○二二年国人平均寿命来到七十九点八四岁,超高龄社会近在咫尺。谈到高龄化社会,对照古今总会想到诗圣杜甫的名句「人生七十古来稀」。众人对这句话的解读,大致上应该跟教育部成语典上的解释差不多,就是字面的直觉「自古以来活到七十高龄的人并不多见」,但很好奇杜甫真正的意思是这样吗?古人要活到七十岁真的很难吗?

会有这样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你是否发现平常琅琅上口的成语或俗谚,往往现在的理解跟出处本意大相迳庭,常常都是后人为特殊目的断章取义加工添材的杰作。像常听到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写这句话的本意,是指不孝的样态很多,而不能尽到后辈的责任为最大;「无后」压根就跟「膝下无子」毫无关系,堪称断章取义的经典;此外《晋书》上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原作本意也不是用来喟叹人生苦楚或是安慰别人接受挫折之用,而是要积极地勉励人们,莫因可能失败而优柔难断,遇事当断则断以免空留遗憾,后来被宋朝诗人辛弃疾移作他用,新的诠释反而更广为周知。难怪马可吐温要提醒「当你发现自己站在多数人这边时,就该暂停并开始反思了」。

如深思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的本意,只解读成「古人多命短」,确实有颇多疑点。杜甫写《曲江》二首时年约四十六,距离七十岁还很久,此时感叹生命不长似乎过早。如果再从前后句「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看来,确实不像是在讨论活到七十岁很稀奇,反而更像是怨叹官运不济潦倒难伸有关。

杜甫虽是才学卓伦家喻户晓的伟大文学家,但仕途却异常崎岖,一路功名不取官运低微,终生抑郁不得志。会在诗中提到他穷困潦倒,连衣服都拿去典当,用来买醉解脱,还四处欠酒债,率性写出「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段参透人生的金句也很合理。

解释这句话的本意有许多版本,有一说法与寿命无关却颇有道理,跟古代的礼仪宪法《礼记》中,对不同人生阶段角色设定有关。《礼记》上说十岁是「幼」该上学学习,廿岁称「弱」该成年加冠,卅岁曰「壮」应成家立业。四十岁为「强」可为官职,五十岁曰「艾」应参国政,六十岁是「耆」应指导后辈,七十岁为「老」该退休传承。对于古代有志千里官途的仕子,能够为官一帆风顺到七十岁位列极品而光荣隐退,是当时君子文人的梦想。杜甫深处这个时代氛围下却抑郁不得志,最可能就是自我解嘲,感叹「反正自古以来官场险恶难测,能到七十平顺下桩有几人!」还不如把握现在酒醉微醺,欣赏「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更惬意!或许这才是杜甫心中真意吧!这也更符合杜甫文学家的人设。

「人生七十古来稀」对照今日早已变成「人生七十才开始」,台湾满街耆老的日子应该不远。如能穿梭时光跟杜甫回到长安城,看到景象不会是老人很少,而是年轻人更多。台湾未来面对的挑战是长者愈来愈多,而年轻人却日益稀少,这会是问题的关键。所以「人生七十古来稀」早已不再是问题,严重的少子化,「生人远比古人稀」才是更大的麻烦。(作者为政大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兼商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