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2024 COP29/氣候金融 誰該出錢備受爭議

COP29被称为「金融COP」,今年大会预计将通过新的「气候金融集体量化目标」,同时希望促使气候金融贡献与全球预估需求一致化。不过,新目标到底需要多少钱、由谁出钱,以及「巴黎协定」条文等内容都备受争议。

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哲良表示,二○○九年提出每年需要气候金融资金为一千亿美元,新目标可能至少一兆美元起跳,或甚至高达二点四兆美元,因为不管是用于减缓(如投资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调适(如因应极端天气事件问题)、损失与损害(支持开发中国家应对气候变迁造成的损失和损害)等都需要很多钱。

刘哲良分析,筹措气候资金不外乎有三大来源:一、要求已开发国家捐款给开发中国家进行减缓、调适和损害赔偿;二、各级金融单位透过气候融资协助开发中国家取得所需资源;三、透过全球碳交易机制,让已开发国家愿意到开发中国家投资减量。

清华大学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范建得指出,世界经济论坛和国际智库都强调私部门参与的重要性,最好快速且有系统地引导私部门的资金投入,可望更积极促成气候行动。

世界经济论坛提到,近年来碳市场已成为世界气候政策的热点,主要是因为其结果可能好坏参半。一方面,碳市场展现非债务方式的潜力,将资金从重度碳排放者转到有前景的清洁或绿色专案;另一方面,缺乏严谨的规范,则不会真正的减少碳排放,反而可能带来漂绿的后果。

范建得说,巴黎协定第六条为碳市场制定原则,以及各国实现气候目标的合作方式,今年COP29大会还需要进一步谈判与协商,以制定具体的运作规范。

随着世界各地极端气候事件成为新常态,「损失与损害」也是一大焦点。此一概念最早在一九九一年由小岛国家联盟提出,虽是每年气候峰会必谈的议题,卅多年却始终难有具体进展。

COP27做出设立「损失与损害基金」的历史性决议,并于COP28会期募到七点九二亿多美元,宣告正式启动,援助遭受气候变迁严重冲击的国家及地区。

「但这与发展中国家到二○三○年可能面临五千八百亿美元的气候相关损失相比,显得相形见绌。」刘哲良说,COP29会不会有进一步的决议,也是一大观察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