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珐琅迎发展新机 远销海外传承古老技艺

10日,在山西晋中的一家工作室中,现年55岁的毕志勇团队正在创作一幅佛教题材金丝珐琅画。 王惠琳

中新网晋中1月10日电 题:千年珐琅迎发展新机 远销海外传承古老技艺

作者 杨佩佩

春秋战国起源中国珐琅,经过几千年的创新孕育,正在新时代迎来发展新机。如今,金丝珐琅画备受海外青睐,远销尼泊尔日本东南亚欧洲等地。

10日,山西晋中一家工作室内,55岁的毕志勇和团队正在创作一幅佛教题材的金丝珐琅画。十余年来,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将唐卡、掐丝珐琅、平遥推光漆三项传统工艺相结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金丝珐琅画。

一幅作品需要定稿绘画、掐丝、点蓝、固化等30余道工序,完成需半年甚至更长时间。 王惠琳 摄

考古发现,珐琅器最早诞生于希腊,希腊普鲁斯岛出土的公元前12世纪的六枚戒指和双鹰权杖首,被公认为最原始的掐丝珐琅。中国珐琅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唐卡、平遥推光漆均有千余年历史。

一幅幅金丝珐琅画挂在工作室墙上,如同小型展览馆。在灯光的照射下,每幅画色彩艳丽,画中景象栩栩如生。毕志勇介绍,一幅作品需要定稿、绘画、掐丝、点蓝、固化等30余道工序,完成需半年甚至更长时间。

“创作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画面固化。为此,我专门找到文物修复师,学习固化方面的技艺,并独创了固化剂。”毕志勇说,固化剂的运用,增强颜料的附着能力,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不会脱落,同时,便于清洗。

从春秋战国起源的中国珐琅,经过几千年的创新孕育,正在新时代迎来发展新机。 王惠琳 摄

毕志勇自幼学习美术,十年前被朋友一幅金丝珐琅画所吸引,便开始专攻景泰蓝掐丝点蓝技法与珐琅仿油画工笔技法等。近年来,他力求创新,将中国古典绘画的晕染法、西方油画的透视法和现代的色彩处理方法融为一体,开辟新一代画风融入金丝珐琅画中。

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毕志勇和团队创作出《永乐宫壁画》《金陵十二钗》《八马财神》等作品。其中,《永乐宫壁画》选自山西运城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朝元图》。画中用金丝勾勒的神仙人物向着一个方向朝拜,前后排列四、五层之多,井然有序、气势恢宏。

将唐卡、掐丝珐琅、平遥推光漆三项传统工艺相结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金丝珐琅画。 王惠琳 摄

“金丝珐琅画不仅是对传统工艺的创新与发展,还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毕志勇说,唐卡技艺的传承、掐丝珐琅工艺的制作、推光漆画框的首次运用,这三项传统工艺相结合的金丝珐琅画,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谈及传承问题,毕志勇并不担心。他与晋中学院美术学院进行合作,通过民间工艺课堂,培养了一批传统工艺爱好者。“学生的加入会给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注入新的思路,赋予作品更高的审美思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