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勞動的不義食品?《BBC》調查在義大利洗產地的新疆「血番茄」

进入采摘期的新疆番茄工厂,2011年时新疆加工番茄总产量占全中国的70%以上,番茄产品年出口70万吨以上。 图/报系资料图库

【2024. 12. 3 欧洲/中国】

强迫劳动的不义食品?《BBC》调查在义大利洗产地的新疆「血番茄」

「产品写着义大利番茄,但其实是来自中国新疆的『西红弑』?」各种番茄加工食品在欧美超市极为常见,且产地经常写着义大利,但《BBC》发现,英国、德国许多连锁超市销售的自有品牌番茄糊,却用了中国番茄——中国最大番茄产地就是新疆,而当地疑似涉及强迫劳动的维吾尔人,工作内容除生产新疆棉之外,也包括种植采收番茄,且追溯这些超市产品番茄原料的原始来源,发现是新疆生产兵团旗下的公司。这代表,这些超市番茄产品,除了原料产地标示不实之外,也涉入了「血番茄」人权争议。

许多欧美家庭的家常菜色经常使用番茄做为食材,例如烹调义大利面时,番茄糊更是不可或缺;而超市里的卖的番茄糊制品,也经常会标示产地是欧洲番茄种植重镇的义大利(同时也是许多番茄料理的起源国)——但是,《BBC》将64项在英国、德国、美国的超市贩售的番茄产品(其中多数号称使用义大利番茄,部分没有标示番茄产地)委托化验,却发现当中17项可能含有中国番茄。

这17项番茄产品,多数是超市的自有品牌,而且都在产品介绍中声称使用义大利番茄,像是英国平价超市ASDA的浓缩番茄糊和高档超市Waitrose的「必备番茄糊」(Essential Tomato Purée);有的甚至品名就写了「义大利」,例如英国连锁超市Tesco贩售的「义大利番茄糊」(Italian Tomato Purée)。

其他测出中国番茄成分的,还包括英国超市Morrisons、德国超市Edeka、Rewe、Lidl自有品牌的番茄糊。

许多欧美家庭的家常菜色经常使用番茄做为食材。图为番茄浓汤。 图/美联社

▌欧洲超市产品内的中国番茄

实验室测试的方法是将《BBC》送去的番茄产品(从超市自有品牌到义大利顶级品牌都有),分别与来自中国和来自义大利的样本进行比较。接受这项委托的是位于澳洲的产地验证公司Source certain,该公司首先分析番茄从产地的水源和岩石中所吸收的微量元素,再以分析结果,分别做为中国番茄和义大利番茄的「指纹」,与受测试的番茄产品进行比对。

64项产品的测试结果,多数产品确实含有义大利番茄,包括所有在美国销售的品项、义大利品牌Mutti和Napolina、英国超市和德国超市的自有品牌中,也有部分的确使用义大利番茄,像是英国高档超市Sainsbury's和Marks & Spencer。

而在17项可能含有中国番茄的产品中,有10项是由义大利食品加工公司Antonio Petti生产——这家公司除了有自家品牌的番茄食品外,也替欧洲各地超市代工其自有品牌的番茄制品,是大集团The Petti group的一部分。《BBC》追查The Petti group的货源,发现在2020年到2023年之间,该集团从新疆购入了超过3.6万公吨的番茄泥,这些番茄泥又来自「新疆冠农」(Xinjiang Guannong)公司和其子公司。

新疆冠农是中国最大型的小包装番茄制品出口厂商,《转角国际》追查公开资料,发现番茄产业占其营业额近4成,在2024年上半年新疆冠农靠番茄产业赚进9.52亿人民币;不过,新疆冠农最大的营利来源,其实是棉花,也就是恶名昭彰的新疆棉——2024年上半年,棉花产业为新疆冠农赚取12.88亿人民币,占其总营收的53.62%。

而新疆冠农的背景,更加令人警惕——这家公司成立于1999年,共同发起成立的单位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二师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三十团、新疆库尔勒农垦供销合作总公司(现变更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永兴供销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农垦库尔勒物资总公司(现变更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天润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5个共同成立的单位均是新疆建设兵团的国有法人单位,新疆冠农本身便是兵团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麾下的新疆冠农公司的番茄制品生产线。该公司在2014年时新增5条自动化生产线,日均产量450吨,大量产品销往海外。 图/新华社

▌血棉花和血番茄

欧洲超市所贩售的番茄制品,被发现其实来自中国,牵涉的问题相当严重——除了当中多项产品号称用义大利番茄,因此有产地标示不实的问题外,更令人关注的,是这些番茄来自新疆——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番茄产地,多数中国番茄都在新疆种植产出(中国番茄又占全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一),如前述的新疆冠农公司就经营番茄产业,而像棉花、番茄这些劳力密集产业,当中便有当地维吾尔人遭遇强制劳动的问题。

2019年时,联合国就指责中国对维吾尔人等新疆少数民族穆斯林施以酷刑和虐待,无数维吾尔人被抓捕至再教育营、遭受强迫劳动,而当地生产著名服饰材料「新疆棉」的棉花产业,是首批被质疑涉及强迫劳动的产业之一;同年新疆棉也被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认证组织——「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指出生产过程和劳动环境存在疑虑、2020年暂停采购。维吾尔人遭强制劳动的消息揭露之后,新疆棉便成为了世人眼中的「血棉花」,国际知名服饰品牌纷纷停用。

而维吾尔人被强迫劳动的产业不只棉花,《BBC》采访了14位人士,这14人都指出,他们在过去16年,目睹或亲身遭受了新疆番茄田里的强迫劳动,例如一名化名艾哈迈德(Ahmed)的受访者就自述:「(监狱当局)告诉我们,番茄将出口到海外」,而如果工人们没有完成每日采收650公斤的配额,就会遭到电击棒电击的惩罚。

维吾尔族教师马木提江(Mamutjan)也表示,自己曾因未能完成配额而遭殴打,殴打方式是「在一间黑暗的牢房哩,天花板上挂着铁链,他们把我挂在那里并说:『你为什么不能完成工作?』他们打我的屁股、我的肋骨,伤痕还在。」

《BBC》指出,这些受访者说法很难一一核实,但14人的说法一致,且与2022年联合国调查新疆的报告中所提证据呼应,该报告指出了新疆再教育营存在酷刑与强迫劳动。

在欧洲各地超市自有品牌的这一案例中,回溯到的番茄原始供应商的新疆冠农,其隶属新疆生产兵团麾下,更大幅加深这些番茄是来自强迫劳动生产的疑虑。

带有强迫劳动生产的「血番茄」疑虑的中国番茄(在中国被称为西红柿),就从新疆,透过火车载运,途经哈萨克、亚塞拜然等中亚国家,进入乔治亚,再从乔治亚转运义大利,经义大利厂商加工,几万吨的中国番茄,就这样洗产地之后,再度出口、贴牌,流入欧洲各地的超市,成为了「义大利」番茄制品。

示意图,北伦敦的一间Tesco Express超市,一名超市员工正在为披萨涂上番茄酱料。 图/路透社

示意图,超市内贩售的番茄制品。 图/美联社

▌各家超市及义大利供应商的回应

中国政府从始至终否认压迫新疆维吾尔人、否认强迫劳动,而产品受测试的超市也都向《BBC》提出异议。由于涉及的争议问题严重,这些超市严肃以待,并进行内部调查,Tesco和Rewe都暂停供应被指出有问题的产品。另也有多家超市对《BBC》委托采用的测试方法提出疑虑。Waitrose、Morrisons、Edeka和Rewe表示其自己另外进行了测试,结果与《BBC》获得的结果不同,没有发现产品内容物存在中国番茄的证据。

而德国平价超市Lidl则承认了产品有使用中国番茄,Lidl表示其产品「巴雷萨茄糊」(Baresa Tomatenmark)在2023年时因为供应问题,一度改由义大利供应商Giaguaro供货的产品在德国出售。Giaguaro则表示自家产线尊重工人权利、如今没有在给Lidl的产品中使用中国番茄。《BBC》追查,发现Giaguaro的产品使用过新疆中粮屯河公司(Cofco Tunhe)供应的番茄,中粮屯河是中国国有企业中粮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在2023年12月时因强迫劳动而受到美国制裁。

为多项被发现使用中国番茄的超市产品代工的The Petti group,则在2021年时,旗下一家工厂因涉嫌诈欺而遭到义大利宪兵突袭搜查,根据义大利媒体报导,其番茄产品将中国番茄和其他外国番茄一起冒充作义大利番茄。不过2022年,此案庭外和解,The Petti group否认使用中国番茄的指控,此事不了了之。

为求证,《BBC》记者假扮商人,声称要向The Petti group下订单,因此受邀参观其位于托斯卡尼的工厂,而在记者询问总经理佩蒂(Pasquale Petti)是否有在产品使用中国番茄时,佩蒂表示:「是的......在欧洲没人想要中国番茄,但如果你觉得没问题的话,我们会找到方法来产出可能的最好价格,甚至是用中国番茄。」

示意图,市集上的新鲜番茄。 图/路透社

《BBC》记者也在工厂里拍到,厂内装着番茄糊原料的十几个蓝色桶子,其中一个的标签上写着:新疆冠农,生产日期2023年8月20日(Xinjiang Guannong Tomato Products Co Ltd, prod date 2023-08-20.)。

后来The Petti group对《BBC》调查的回应,是声称新疆冠农在2020年因强迫劳动而受到美国制裁之后,就没有再从该公司购买番茄产品,但承认从一家叫作「巴州红果」(Bazhou Red Fruit)的中国公司采购番茄糊,而这家公司「没有从事强迫劳动」。但《BBC》调查,巴州红果的电话号码与新疆冠农相同,而包括航运数据分析在内的其他证据表明,巴州红果是新疆冠农的空壳公司。

The Petti group再回应,许诺未来不会从中国进口番茄产品,并将加强对供应商的管控。

对新疆强迫劳动问题,美国以严厉的制裁、立法等手段停用相关产品,但欧洲和英国采取温和手法,允许企业自律来保障供应链里不存在强迫劳动——但在此案例中,显示这种方式存在漏洞。

英国记者兼食品律师东戈(Dario Dongo)表示,《BBC》的调查结果显露了另一个问题:食品的真实成本。东戈说:

「当我们看到低价时,我们必须自问,低价背后是什么?这产品的真实成本是多少?谁为此付出代价?」示意图,新鲜番茄。 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