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侧写-医生世家 却意外成药人
高端疫苗总经理陈灿坚从小立志当医生,除功课好外,主要是30年代的医生受人尊重,收入丰富,还可助人。而有「医生济世」的信念,则来自于他的家庭!
陈灿坚说,他的祖父是从来没有开业的中医师,虽然在当时的中山北路有间中药舖子,却是祖父拿来配药,免费拿去帮人的据点;当时所有的药品开销全都是由父亲陈福来(曾任橡胶公会理事长)赚钱支应,而母亲就是祖父的「帮凶」,公媳两人到处去送药去结缘。
陈灿坚的第一志愿是台大医学院,却没考上,而选上了台大心理系,后来因为要追求太太,在岳父要求一定要当医生下,念完台大后顺利申请日本大学的医学院,于是拿这张医学院的入学许可娶到娇妻后,就没去医学院报到了,反而开始创业。
陈灿坚说,他很清楚自己不适合坐在象牙塔里救人,但来自于家庭行医助人的理念却是根深柢固,因此他选择了代理欧洲药品,并锁定大药厂都卖不好的动物药为滩头堡。脑筋动得快的他,筹组动物疫苗研发团队,结果更受到荷兰知名动物疫苗大厂青睐,加以收购。
陈灿坚的事业也非一帆风顺;921地震、口蹄疫爆发、SARS流感疫情,都曾重创以内需为主的畜牧药品及疫苗生意。但他从信仰中找到信心与方向,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身为天主教徒的陈灿坚,有着浓浓的人道精神,投入人用疫苗产业,也是因2003年的SARS风暴,政府体认自建疫苗的重要性,因而在2004年开启BOO的标案。
当时陈灿坚代表欧洲知名化学品集团AkzoNobel结合国内生技团队,投标政府的流感疫苗自制计划BOO案,规划在国内建造首座细胞疫苗厂。最后虽顺利递补取得标案,却因为AkzoNobel旗下的疫苗事业陆续被Schering-Plough、默沙东(MSD)并购,碍于政府「采购法」换约不能更改超过二次的限制,这项BOO案最后只得无疾而终。
2009年H1N1疫情爆发,他更明确认知到台湾缺乏细胞培养疫苗产能的严重性,因此陈灿坚与国内研发团队,开始与国家卫生研究院合作,建立了细胞培养N1H1、H5N1的制程平台,成为后续高端疫苗设立的重要基础。
2012年高端疫苗正式设立,便借由自有的细胞培技术、以及陈灿坚过去的丰沛国际人脉,成功与美国国卫院(NIH)、以及WHO/荷兰非营利医药研发机构UCAB合作,不仅让高端有机会打世界杯,陈灿坚也意外的成了「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