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年轻人:“抠门”成习惯
“低欲望”“佛系”“不爱消费”是对日本当下这一代年轻人的普遍评价,与上世纪90年代“消费即美德”的疯狂爆买相比,这届年轻人简直“抠门”到令人发指。对此,日本政府可谓“操碎了心”,商家和媒体也拼命鼓吹消费,然而年轻人不为所动,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收入骤减,他们更是将“抠门”进行到底。
近些年,日本媒体对年轻人的形容可谓五花八门。窝在家里看动漫、打游戏的“宅男”,低欲望、得过且过的“食草男”,相比满腔热血的“昭和男儿”,日本的90后甚至被谑称为“平成废柴”,惨遭各界批判。笔者在网上搜索栏输入“日本年轻人”,便有“不愿意消费”“追求极简生活”“远离消费的一代”等词句跳出。过去的日本年轻人有“三样神器”:汽车、酒、海外旅行,以此彰显他们对生活的追求与热爱,然而与父辈反差明显的是,现在的很多日本年轻人对汽车和酒完全无感。
近几年,日本年轻人“远离汽车”的特点反复被提起,甚至还成为2019年热门话题。笔者发现,除了在涩谷或新宿等繁华地段偶然能见到几辆土豪级轿车,普通民众驾驶的基本都是价格低廉的本土所产汽车,驾驶员通常也是中老年人居多。不愿购买私家车的年轻人逐渐增多,对豪车的推崇更是逐年走低,年轻人更愿意选择方便快速的地铁。笔者有位在大公司就职、月薪人民币两万多元的日本朋友也完全不考虑买车,他认为:“买汽车太麻烦了,虽然价格并不贵,但停车是很大的问题。每个月要增加汽油的花费,还要付高昂的停车费,而且公司都会报销上下班交通费,我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添置一个没必要的物件呢?”尽管商家绞尽脑汁,汽车类广告“满天飞”,但依然无法打动年轻人的“小心灵”。
很多日本年轻人也觉得海外旅游太麻烦,宁可在家附近散步或在家睡觉打游戏,也不愿意去消费和“买买买”。日本媒体曾在街头采访年轻人:“最近是否想去海外旅行?”令人震惊的是,回答“不太想去,连护照都没有”“自出生以来,一次都没有出过国”的年轻人竟占到一半以上。
用“二手商品”成时尚
到日本旅游的人一定能看到,繁华的商业街上到处都是写着“中古”字样的二手商店。笔者刚来东京时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要买二手物品呢?使用别人用过的东西难道不会觉得不舒服吗?然而日本的二手店随处可见,连寸土寸金的银座都不能免俗。有的二手商店占地面积相当于大型卖场,从服装、图书到影像制品、动漫周边,再到汽车等,在日本都可以买到二手的。笔者曾去过二手服装店,生意红火到令人咋舌,且店里顾客多为年轻人。据调查,光顾二手服装店的多是大学生和年轻的上班族。问他们为什么如此钟情二手货,他们会口气无比自然地说,因为价格十分优惠,且“买二手物品也是一种时尚和与众不同”。
不仅实体店生意火,近些年日本开始流行二手物品网站和APP,尤其是年轻人,更愿意线上淘买二手物品。笔者身边就有日本同学是“二手物品的狂热拥趸”,衣服、背包、化妆品、相机等,都是她在二手货网站上斩获的“战利品”。我问她是否对别人用过的东西心存芥蒂,她不置可否,只是说:“二手的东西会便宜很多。”
庆应大学曾经对日本年轻人进行过“是否介意二手物品”的调查,结果一半以上的年轻人都认为“并不觉得有什么反感”。他们还对年轻人进行了“购物时你最在意哪方面”的网调,结果80%以上的人表示最在意“价格”,其次是“质量和性能”,只有不到30%的人表示“希望是新的”。
“抠门”不是贬义词
日本社交媒体上有种说法,叫“富女子”。很多二十几岁的女性都会以在“三十岁之前存款1000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66万元)为目标,所以拒绝奢侈品、海外旅游或娱乐活动,省吃俭用,拼命存钱。据日本媒体调查,80%的日本年轻人每月都会存款,买东西必货比三家,与店家近乎“残忍”地砍价,对奢侈品的攀比或优裕的物质生活并不感兴趣。笔者在日本同学的“教导”下,也渐渐掌握了砍价的技能,前段时间想去商场买台电脑,日本同学反复叮嘱我:“一定要记得和店员讲价!你可以多跑几家商场对比看看,因为每家店的价格都不太一样。”平时看起来彬彬有礼的日本年轻人,在网络上砍价时却异常彪悍,几十日元都可以争论半天。让人不禁感叹:“这也太抠门了!”
日本年轻人并不觉得“抠门”是贬义词,甚至很多人认为这是勤俭节约,是宝贵的品质与美德。某日本媒体还曾发起“哪个地方的人比较抠门?”的投票,结果大阪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爱知县和京都。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三个地方的人认为这样的评比没有批判或嘲笑之意,反而有门楣生辉之感。
现在的日本年轻人更追求精神生活,渴望拥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所以他们拒绝“不需要的东西”,崇尚断舍离和极简生活。但在外国人看来,这无疑是相当“抠门”的,曾经有来自中国的女同学跟我吐槽:“每次和日本朋友吃饭都要AA制,这是他们的习惯和文化,我也能理解,但正追求我的日本男生还坚持每顿饭都要和我AA,出去逛街的时候即使是很便宜的小东西他都没有替我付账的意思!”我不忍心提醒她,这样的“抠门”或许是日本年轻人的一种约定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