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四壮集-说桔

桔,本来和柑橘无关,《说文解字》和《本草纲目》,都解为药用桔梗,谁知桔子过界,后来居上,倒把橘子挤走了,且因有个吉字,红红火火备受宠渥。

过年讨吉祥,到处是桔树金灿耀眼,屋里还有年桔桶柑,厚皮粗渣不中吃,也就图个喜气。金价飙涨,追不及买不起,摆点黄澄澄的东西也好,况且桔子好意头,形声皆吉,口彩响亮,自古即是祥物瑞果

柑橘跟荔枝一样,是中国南方嘉果,但产地更广,品种更繁,柑橘橙柚柠檬佛手朱黄青碧圆扁大小,加上接枝杂交和外国新种,五光十色,缤纷琳琅。香港就这个好,什么都舶来,冬天也百果丰饶,随便去个菜场超市,除了内地的江西脐橙永春芦柑,还有台湾椪柑、日本蜜橘、以色列甜柚、美国香吉士,澳洲橘和西班牙柑,橙黄橘绿,馨香盈鼻。

可惜我最喜欢的砂糖橘,已经过季退场,芳踪杳然。这果子真是好东西,和荔枝有得比,色味双美,个头玲珑金红肉瓣丰润柔嫩,甘甜多汁,无渣少籽蜜味里暗含幽酸,秾纤恰到好处,而且皮薄易剥,让人一粒接一粒,没法住嘴停手。

砂糖橘是广东特产,肇庆附近的四会最好,每年晚秋到深冬上市,正是北风干冷,肤燥唇裂的时节,幸而天赐恩物,有此果滋润济世。不过,一开始我也懵然不识,看它娇小如金枣,街市又写成「砂糖桔」,我还以为是皮紧肉酸金橘,于是掉头而去,走了宝。

问题在这个「桔」字。粤语有橘,橘子和桔子都写成「桔」,橘和桔同名异物。无独有偶,台语也无橘,口语和粤语一样,称橘为柑,书写才用橘字柑和橘同物异名,桔则指金橘。好了,大陆的简体字,又把橘写成桔,异物同字,加烦添乱,愈发纠缠。

柚子胖大,橙子圆身紧瓤,皆明显易辨,但柑、橘、桔这三样,就比较难分了,要看大小、圆扁、皮色、滋味,还有历史渊源。

论资排辈,橘最古老。《尚书》记载「厥包橘柚」,春秋时代,已把江南的橘子柚子包妥上贡。屈原也写过《橘颂》,自比嘉树,「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至于《周礼》和《淮南子》说的「橘逾淮为枳」,我们信以为真,其实大错,橘和枳不同属,橘树移植到北方,长得再差,也绝不会变成枳。

柑则较后起,原指大些的橘子,东汉的《说文解字》有橘橙柚,还没有柑,唐宋以后却很常见,也写成「甘」,我推想,闽粤呼橘为柑,可能即承自唐宋的中古音谢惠连的《甘赋》,杜甫和柳宗元的《甘园》诗,苏轼的《黄甘陆吉传》,刘基的《卖柑者言》,拈来皆是,彼时柑子珍奇,常有玩赏酬赠之作,以柑喻言志的更多。

至于桔,本来和柑橘无关,《说文解字》和《本草纲目》,都解为药用的桔梗,谁知桔子捞过界,后来居上,倒把橘子挤走了,且因有个吉字,红红火火备受宠渥。

但有一件事,我就搞不懂了。粤语空、凶同音,为避凶讳,把空说成吉,所以叫吉屋招租,吉舖放售,扑空白忙,则曰「得个吉」,引而申之,桔跟蛋一样,都是空洞挂零。如此一来,过年的金桔年桔,岂不倒楣晦气?空即是吉,吉即是空,唉唉,这么深,我哪想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