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接大陆开放观光善意的球
旺报社评
双城论坛意外带来上海团客恢复赴台旅游的契机,再次证明「两岸交流比不交流好」。赖政府在思考是否顺势重启两岸旅游观光大门的此刻,无论背后有多少因素必须考量,都需谨记「交流」才是符合两岸最大利益的王道。
两岸交流 才是王道
上海市副市长华源在双城论坛宣布将推动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陆委会第一时间虽提出不附条件、不出于政治目的、不会随时为胁迫而叫停三不原则,但仍强调「我方欢迎陆客来台观光立场不变」;交通部长陈世凯也表示,我方已做好相当准备,随时欢迎陆客来台旅游,禁团令会滚动检讨。
民进党硬中带软的回应,让人嗅到一丝接球的味道,但论坛落幕迄今多日,仍未对解禁与否做出更明确的回应。在此情境下,大陆团客解禁政策会何去何从?以目前状况而论,陆方必然会致力于能「操之在己」的部分,自己能做的会继续做、扩大做。
具体而言,马英九近日赴哈尔滨参加「海峡两岸青年冰雪节」,与大陆国台办主任宋涛会面,席间北京台办主任霍光峰、江苏台办主任练月琴、浙江台办主任徐晓光等8位大陆重要沿海省市的台办主任全数出席。此安排是否意味上海团客赴台的政策,有望扩大为沿海地区省市的共同解禁,值得观察。
无论是单点放行或联合解禁,民进党政府都必须接球,而不宜以消极心态阻却两岸重启交流的时势所趋。理由在于,第一,就经济层面而论,去年是疫情解封第一年,台湾有1179万人次出国旅游,来台人次却仅648万,人次逆差1.8倍,旅游消费逆差更达4436亿元,这是台湾历史新高。
据央行国际收支帐数据显示,长期以来台湾旅行收支几乎均呈现逆差状态,只有在2011至2014年出现顺差,主因就在于当时两岸关系和谐,陆客来台观光人数从2009至2015年由97万人次遽增为418万;2016年民进党执政后人次直坠,今年截至目前为止只来30余万。
陆客数起伏牵动台湾观光产业兴衰。以小吃、饮料摊贩数量来看,这类摊贩于2013年达17万家的历史高峰,2018年降为16万家,2023年再降至12万家。摊商活水变死水,何以致之?民进党心知肚明。
第二,就民意层面而论,赖政府可能没有本钱拒绝接受大陆团客观光。陆委会公布的520后首次民调,有80.2%台湾民众支持两岸重启双边对等的观光旅游、陆生来台就学,不仅显示主流民意期望两岸交流,也意味在2024大选票投赖清德的4成选民,亦有相当比例正面看待交流。
川普交易 两岸调整
所以此次双城论坛召开前夕,即使赖政府内的反中派极力杯葛,甚至由陆委会宣布封杀上海台办正副主任及陆媒来台,最终还是让论坛如期举办。其原因,就在于民进党清楚了解民众对交流的支持立场,无论反弹力道再大,也必须向民意妥协。
第三,就台美关系层面而论,川普当选美国总统后,无论是他本人公开强调与习近平的关系「非常良好」,不愿承诺是否保卫台湾;抑或前美国国安顾问欧布莱恩称川普是交易达人,不会只从安全角度来看台湾,不认为川普会愿意再「承担」台湾的防卫,相关讯息都显示,过去4年拜登所建立的反中国际防线即将转变,民进党自恃于民主价值同盟所打造出的倚美抗中策略,必然得随之调整。
民进党政府若一味维持反中基调,将让川普更肆无忌惮把台湾当成美中谈判的俎上肉。从维护台湾自身利益角度来说,借由两岸民间交流堆叠善意,建构台海当局互信默契,进而摸索官方对话可能,无论最终两岸关系走向何方,一旦川普了解台湾不是只有一个篮子放鸡蛋,将会让民进党政府更有底气与之谈判。
回过头来看,尽管双城论坛在本质上属地方政府的市政交流,就结果论,却意外开启恢复两岸观光大门的曙光,在台海掀起蝴蝶效应。在民共两党对共同探索和平发展不得其门而入的当下,一场论坛都足以扮演帮助彼此跨越藩篱的垫脚石,赖政府的两岸政策,当然更应谨守「交流比不交流好」的不二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