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察人类幼崽,跟做好咨询到底有什么关系?
编者案:本文内容来源于张聪老师往期直播,为便于用户阅读,整理其中的精华部分。
想要成为一名咨询师,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对人感兴趣。不止是对他人感兴趣,我们对自己也要感兴趣。
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是一个需要咨询师打开自己的情感通道,利用我们的情感去和来访者待在一起的工作。
婴儿观察训练是可以帮助咨询师去逐步打开自己的内心的。
婴儿观察的过程,不仅是在观察家庭中养育者和婴儿如何互动,同时观察员也需要去觉察自己内心里面是如何去感受和体验这个家庭。这个部分是可以一点点的去靠近我们自己内在最原始的婴儿的状态。
在做婴儿观察的时候,会发现很多感受是没办法去防御的。
比如听到婴儿的哭声,那一瞬间扑面而来的哭声是没有给你意识层面去防御的时间的,直击心灵深处。
当婴儿观察中某个情境出现的时候,很多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焦虑,有的人烦躁,还有的人是没感觉,不过这个感觉一定是存在的。
如果在那一瞬间是没感觉的,好像屏蔽了,也许我们同感的是婴儿的感受,婴儿需要把妈妈的不耐烦屏蔽在自己的情绪之外,为了让自己能够存活下去。
也有的人会感到强烈的生气、不耐烦、烦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去觉察、去感受自己的内心。
同时,带着这些情绪,我们能否做到保持在观察者的位置,不偏不倚,不去评价养育者是做的好或不好,这个观察者的位置,也就是咨询师的位置,我们只是去感受看到的场景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做评判。
做婴儿观察的时候能不能够耐受这个家庭中的张力,也是一个检验自己是否适合做咨询师的很好的方式。
比如,当我们看到婴儿观察的一些场景,可能会感觉到很多的焦虑,可能过往的一些创伤被激活了。
如果我们能够去消化和处理这个部分,能够去觉察,能够让自己不至于到崩溃的状态,那可以尝试再往后走一走。
如果看到某个场景一下就被拽入到一种淹没性的焦虑里面,很难去消化和处理,建议大家可以再等一等,把自己的这个部分一点点的修复之后,可以再继续。
婴儿观察如何训练咨询师的位置?
我们在做案例讨论的时候,有时候会讲到,咨询师的这个位置好像偏了,咨询师好像不在咨询师的位置了。那咨询师的位置怎么找呢?这其实很难用语言去讲述。
婴儿观察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训练找到咨询师的位置。
比如,在观察的家庭中出现这样的一个场景,妈妈一只手抱着孩子,另一只手要去拿奶瓶,这个奶瓶马上就要倒了,观察员可能会本能地伸手把那个奶瓶给扶一下。
如果观察员过去把那个奶瓶扶了一下,相当于介入到了这个家庭的动力,就已经偏离了观察员的位置。
当观察员看着这个奶瓶就要倒下,不去做什么的时候,观察员需要感受在那一瞬间,内在有怎样的体验,焦虑、不好意思、好像有点没礼貌……所有的感受观察员都要记录在报告里面。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观察员的位置。
那这个部分如何在咨询当中体现呢?
我们都知道咨询师有中立、节制的原则,不介入来访者的人生。
比如,有的来访者带来的议题是和老公的关系问题,咨询师一听就感觉这个老公是个渣男,这个老公对我的来访者太不好了,听的很烦躁,咨询师可能就会想要告诉来访者应该去离婚,应该怎样怎样做,这就像是想要去伸手扶那个要倒的奶瓶。
所以当我们在做婴儿观察的时候,看到那个奶瓶倒了不去扶,坚守在观察员的位置,在咨询工作时也更能够去坚守住咨询师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去体验自己的焦虑、羞愧、担忧,甚至对自己的评价,等等,我们体验到的这些感受,都有可能是咨询师在咨询工作时会出现的反移情。
精神分析式的心理咨询强调要把空间留给来访者,咨询师需要把自己的移情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有更大的这个空间给到来访者。
婴儿观察也可以帮助咨询师一点点提升这个能力。
像前面扶奶瓶的例子,当观察员不去扶那个奶瓶,当观察员感觉到好像妈妈没有很好的照顾这个婴儿,或者没有如我们期待的方式有母亲涵容的功能,这个时候观察员不去过多的干预这个家庭,这就是把空间留给了这个家庭。
在咨询中,来访者讲述的过程中,咨询师可能感觉到ta讲的跑偏了,想要去扶正一下。当咨询师没有去扶正来访者,而是去听一听来访者为什么偏了,这个背后有什么样的含义,那就意味着咨询师把这个空间留给了来访者,让来访者能够在这里表达自己的自由联想。
最后,婴儿观察很有魅力的地方,是我们可以直接地去观察到一个生命它是如何慢慢长大的。在婴儿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婴儿从一开始在妈妈的怀里哺乳,然后可以翻身,然后会在地上跑,然后会咿呀的说话,还可能会过来和观察员互动,我们可以看到它慢慢成长的动态。当作为观察员置身在那个场景里面的时候,是可以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的。
如何完成一次系统的婴儿观察训练?
摆在绝大多数中国学员面前的一个困惑就是:我很认可婴儿观察训练,但我怎么开始一次系统的、高质量的,真正能在临床咨询中帮到我的婴儿观察训练呢?
相信不少想要做婴儿观察训练的学员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怎么找到一个合适的家庭去做观察?
按照婴儿观察训练的硬指标,观察员与被观察的家庭之间不可以在社会关系上有所牵连,这就在无形中淘汰了一大批可以联络到的家庭;拜访并说服一个完全陌生的家庭,并维持至少一年以上的观察训练,也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考虑上述困难的实际存在,在深耕计划婴儿观察模块中,徐倩老师已经作为课程的观察员进入到了一个新生儿家庭中,开启了以教学为目标的婴儿观察录像工作。每周,徐倩老师都会反馈1小时左右的观察材料给到教务组成员。
每周一次的课程,我们也将围绕这些一手的、真实的、正在进行时的婴儿观察录像材料展开。
参与到本次深耕计划婴儿观察训练模块的学员,可以完整地看到一个婴儿从呱呱坠地的十多天,到咿呀学语地发出各种声音、再到蹒跚学步地到处探索的模样。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年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种变化,都有机会在本次模块化的学习中体会到。
参与到观察婴儿成长过程这件事本身,也如同在咨询空间中参与到来访者的生命故事一般。在每周一次的观察中,学员可以细细体会一个鲜活的个体在生命长河的律动下,会产生哪些微妙而深远的变化。
看见这些与生命变化相关的细节,对于站在咨询师的位置上工作尤为重要。
为了尽可能让大家在这个模块中有更大收获,我们也特别邀请到有着数十年的工作经验,师从婴儿观察训练创始人埃斯特·比克(Esther Bick)的Jeanne博士。
作为婴儿观察训练的发源地英国塔维斯托克中心培训部的初创成员,Jeanne博士在婴儿观察训练课程的带教上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往往能够捕捉到一些尤为细节的部分。
在此前某一次由Jeanne博士带领的婴儿观察录像观摩中,大部分学员将注意力集中在养育者身上时,Jeanne博士却敏锐地捕捉到了与婴儿相关的细节:在养育者不太熟练地换着尿布的同时,婴儿的手也被过长的袖口所包裹住,无法抓住任何东西,所以腿部蹬的很厉害。
对于这一细节,Jeanne博士也给出了诠释:在换纸尿裤的时候,婴儿被抱起的体验是悬空的,这种身体所体验到的坠落感,让婴儿本能地想要去抓住东西,但由于袖口的限制,婴儿无法依靠抓住物体来缓解焦虑,因此,它只能不停地蹬腿。
这样的观察,也会触发学员的诸多联想:例如说,养育者在换尿布过程中呈现出的笨拙与慌乱,是否因为感受到了婴儿无意识传递的焦虑?养育者对于婴儿焦虑的忽略,是否加深了婴儿的“坠落感”?看不见婴儿的“坠落感”,对于婴儿的精神世界会产生什么影响?
这些对于观察材料细节的思考与理解,会成为咨询师在临床工作中的“礼物”,咨询师在与来访者共同工作时,对于无意识的传递、表达与捕捉,会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中变得更为敏锐。
在本次婴儿观察模块中,在Jeanne博士带领录像解析的部分之外,我们还安排了徐倩老师、张聪老师、李亚老师分别带领的精华研讨,对于前面录像解析中的重要的部分,再进行拓展或答疑,帮助学员更好地吸收和内化所学知识。
课程将在6月份开启,招生倒计时中,现仅剩最后6个名额,可扫码联系助理报名~
内容来源 | 直播整理 编辑 | N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