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家乡味/辜鸿铭和他的同安碗仔粿(厦门/胡汉辉)
碗粿。(高政全摄)
邻居一群老人到同安「美食游」,给我带来几块同安的碗仔粿。这让我想起2019年,在英国「唐人街」排队等候吃饭时,中餐馆老板知道我们来自福建闽南,就热情地端来「辜鸿铭碗仔粿」,让我们先「填肚子」。
那是用一块「小公鸡碗」蒸的碗粿,还配一支吃粿的小竹刀。那碗仔粿被挖去一个小角,里面塞满油葱、蒜泥、番茄酱、芫荽等佐料。我把碗粿切成四块。然后插起那块冒着热气的「肉茸」,沾上蒜泥,急不可待地塞进嘴巴,一股浓浓的肉香弥漫口腔,温润可口;紧接着又挑起粿块,夹上芫荽,送到口中,QQ的粿块里传来一股久违了的蚝干香味。这种特有的味蕾,只有家乡的孩子,才能感受和体验得到。于是,我急忙在碗粿里开始寻找蚝干,……但是就是找不到。
老板大约看出我的意图,笑着对我说:「英国没有你们同安的小蚝干,这是从马来西亚运来的大蚝干磨成粉,然后放到米浆里,搅拌均匀,最后蒸熟成型。所以吃起来有其香味而找不到实物。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竟然能够吃到故乡的小吃美味,真的是幸运而又稀罕,我问老板:「这碗粿为什么叫辜鸿铭碗仔粿呢?」那老板目光炯炯地定睛审视了我一会儿,才亲切地娓娓道来。
清末怪杰辜鸿铭祖籍福建同安。但其出生在马来西亚槟城。由于从小受闽南文化的薰陶,虽然洋装裹其身,但是他所经历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形态的固化和记忆,使他更是一个传统的同安人。
「过去时」的槟城,有相当一部分人来自福建同安。但凡在某一天的傍晚,你走进滨城的哪个街市或者巷口,都有那些「五大三粗」的同安人,搬着一块「交椅」,穿上一条短裤和背心,摇着一把「芭蕉扇」,泡着一壶中国茶」,在高谈阔论侃大山。开头的那句闽南粗话总是这样说:「元仁老磨(闽南语:骂娘)……今天大米又涨价了……西街老表家的母猪生了十只小猪,元仁老磨,骨头都会被啃光的呀!」
辜鸿铭不仅懂得这些社会低层同安人的辛酸苦辣的语心语意,而且在父亲橡胶园里,所感受所体验到的闽南美食文化,比如同安伙夫做的封肉、同安碗粿、同安薄饼、同安肚纱管(一种比同安「五香」还好吃的食物)等等美食……都让他心中深深地烙上中国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