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供应全球化 酿通膨风暴

全球粮价指数走势

过去几十年来全球化降低粮食价格并增加消费者的选择,但新冠疫情、俄乌战争和全球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凸显供应链引发连锁效应的复杂性而令粮价加剧震荡。

美国乃至其他地区今年因粮价大涨,涨幅并超过消费者物价,刺激通膨率创数十年新高。尽管食物通膨近期有降温,但联合国粮食价格指数显示,目前全球粮价仍较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前高出25%。

食品业高层与专家指疫情令生产与运输中断,俄乌战争令能源与谷物等价格大涨是推高粮价主因。即使这些问题消退,部份供应商仍会尝试让供应来源更接近其市场。专家预期未来粮价震荡将变得更加频繁。

专家指出,食品与饮料跟许多制造业产品一样,生产原料来自世界各地,像美国披萨的火腿来自西班牙和墨西哥,苏格兰威士忌有时候以乌克兰大麦酿造。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资料,全球约四分之一食品出口是含有他国食材。

华顿商学院教授沃切特(Susan Wachter)表示,许多人不会想到食物供应链是全球化最重要的一环。当食物链愈错综复杂,愈会令粮食供应面对供应链冲击时更脆弱。荷兰合作银行认为若能源短缺、关键谷物供应出问题和肥料价格走高,明年粮价将继续大幅震荡。

美国农业部估计明年美国粮价将上涨3%到4%,高于历来平均涨幅。按总值计算,美国2020年约18.3%食物和饮料来自进口,比率高于2008年的13.2%。

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指全球食用小麦来自进口的比率,从1995年的17%上升至2019年的25%。

多元供应有时能对抗粮价波动,例如一国农作物歉收,别国可适时增加供应,但各国愈来愈依赖进口和食物链变复杂,当疫情和战争等重大因素冲击,各国与食品商反而更缺乏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