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10大警讯」!无法治愈 医:只有1/3能早期诊断

▲失智症不易察觉,只有1/3的患者能在早期获得诊断。(示意图/台湾失智症协会提供)

文/健康医疗网 记者王冠廷报导

90岁的丁奶奶罹患重度失智症,大小便失禁、无法自行洗澡及进食,连空间与时间也会感到错乱,自我照顾能力几乎为零,家人必须全心全力照顾而身心俱疲。因此寻求中医治疗,经医师以针灸法施针四神聪穴、百会穴,半年后丁奶奶失智造成的认知问题有明显减缓,让家人松了一口气。现在丁奶奶白天可在湾桥荣院日间照护中心,接受专业照顾并且参与活动与社交,双管齐下辅助减缓退化。

失智症仅约1/3能早期诊断 务必留意十大警讯

台中荣总湾桥分院传统医学科医师唐佑任表示,失智症是缓慢进行且目前仍无法治愈的疾病(非正常老化症状),不易察觉,据统计只有约1/3的病人能在早期获得诊断。

而失智症有十大警讯:记忆减退影响到工作、无法胜任原本熟悉的事务、言语表达出现问题、丧失对时间和地点的概念、判断力变差、警觉性降低、抽象思考出现困难、东西摆放错乱、行为与情绪及个性出现改变、活动及开创力丧失等,如果有相似症状需提早前往神经内科进行检查。

▲预计到了民国150年,全台的失智症患者将达85万人。(示意图/123RF)

每20年会增一倍失智症患者 增加速度与年龄成正相关

根据国际阿兹海默症协会(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预估,2015年全球失智症病人约有4680万人,未来将以每20年多一倍的速度增加。而台湾盛行率为65岁以上失智症人口接近8%(约23万人),意即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也与年龄呈现正相关;超过80岁以上的老人则每5位约有1位失智,预期在民国150年,全台湾的失智症患者将会占4.65%的总人口数(约85万人)。

中医采药物和针灸并进 刺激穴位可在家操作

唐佑任医师说明,中医治疗失智症可先分为药物和针灸。目前台湾、日本、中国大陆及欧美各国都有中药治疗失智症研究成果陆续发表,药物针对认知功能退化、严重程度、精神与行为症状方面(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 of dementia, BPSD)皆有对应的处方,中医师会根据实际的状况来调整。

针灸方面则以头皮针为主,借由针刺头皮上的穴位,改善脑内血液循环、荷尔蒙如脑内啡和多巴胺平衡和增加神经修复因子来提升头脑内部的认知功能与控制异常情绪,在体针穴位有时也会在针上加入电刺激以增进疗效。照护者平常也可在家中帮忙患者按压刺激穴位,以巩固疗效。

延伸阅读:

摄取过多「超加工食品」恐增失智症、忧郁症及焦虑风险

每30分钟多1名「失智者」 中药、针灸改善轻中度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