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失智症患者自己会不会也一样会失智? 医师:正确诊断及早治疗至关重要

台南市立安南医院神经内科李建欣医师指出,失智症原因很多,惟正确诊断及早治疗至关重要。(图/记者林悦翻摄,下同)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9月是国际失智症月,失智相关卫教新闻都出现在生活周遭讯息中,这引发了民众疑惑与恐惧,因为家中有3位失智症确诊患者,虽然自身没有明显的失智症症状,她也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也有可能得到失智症,台南市立安南医院神经内科李建欣医师指出,失智症原因很多,惟正确诊断及早治疗至关重要。

李建欣医师指出,导致失智症的危险因子,除了家族病史之外,高龄、女性和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头部外伤、唐氏症)者,也是失智症发生率较高的危险族群。失智症种类主要可分为:退化型(阿兹海默氏症属于其中一种)、血管型、混和型与其他原因造成。

这位有家族史的民众赴安南医院咨询,医师初步先为她做了脑部扫描检验脑血管状况。脑血管无异常,先排除脑血管病变所导致的失智症的可能之后,接下来接受了类淀粉蛋白正子造影自费检测,造影结果阴性,暂时排除阿兹海默氏症的可能性。由于短期内不会有恶化的危险,当事人终于能够放下心中的担心和疑惑。

李建欣指出,医学上失智症的定义为「具有记忆及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且其严重程度需足以影响其社会及职业功能」。「认知功能障碍」包含:无法胜任原本熟悉的事物计划事情或解决问题有困难、对世间与地点感到混淆、言语表达或书写有困难、判断力变差、情绪和个性改变等现象。若出现以上情形,有可能不是单纯的一般老化现象。

类淀粉蛋白斑块为阿兹海默氏症中最主要病理特征,而阿兹海默氏症(Alzheimer Disease)为失智症中最大宗。患者大脑中会有此斑块堆积。过往只能在患者过逝后进行解剖确认,现在类淀粉蛋白正子造影可借由特殊示踪剂及正子造影「点亮」,辨识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神经炎斑块分布情形。

李建欣医师表示,不论造影结果如何,都可以作为诊断性评估辅助以利进一步治疗或照护。造影结果阳性,可以建议往阿兹海默氏症药物治疗的方向进行;造影结果阴性,可以初步排除阿兹海默氏症可能性,可能会朝其他种类失智症病因评估。

李建欣说,「越早开始服药治疗,药品和治疗的效果就越好」。国外研究指出,药物治疗组与安慰剂对照组经过1年的治疗,对照组明显较治疗组认知功能较差,之后两组都接受治疗,但是两年后原始对照组病人(晚了1年治疗)仍无法赶上原始治疗组。可见及早确诊、尽早治疗的重要性。类淀粉蛋白正子造影技术能够在阿兹海默症初期时,辅助医师确诊或排除阿兹海默症,因此病患不再因病情发现太晚受苦,错失预防病情恶化良机,造成无法挽回遗憾。

李建欣医师呼吁,高危险族群朋友应更多加注意自身及家人身体状况,如出现初期失智现象要赶快就医,要在症状急剧恶化前接受适当治疗,除可更有效延缓病情恶化外,病患及家属更能提早规划照护计划,做好更充分准备一同抗战失智症。

・一抹逆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