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会造成通膨?
图╱本报资料照片
台风对CPI的影响
夏秋之际,台风经常拜访台湾,日前就来了一个卡努,蔬果价格为之上涨,但这会造成通膨吗?我们先来看经济学上常常提及的两个时期的通膨,以了解什么情况才算通膨。
文■于国钦
第一个例子,1965年美国越战逐步升级,美国的通膨率也逐月升高,1968~1970年这三年的通膨率平均达到5.1%,月资料甚至已超过6%,为期八年的越战于1973年签署巴黎和平协议落幕,通膨终于缓下来。
第二个例子,越战甫落幕,接着以阿战争又起,国际油价大涨,自1973~1982年美国每年的通膨率都超过6%,月资料甚至出现14%的涨幅,可以这么说,越战时期系战略物资的需求剧增,属于需求拉动型的通膨,而石油危机是油价飙涨所致,属于成本推动型的通膨,两者共同点是为期甚长,有十年之久。
只能算是物价波动
同样,台风也会让通膨率大涨,1990年杨希台风扑台,重创农作物,通膨率一度升破6%。1994年提姆、道格两台风接连登陆,通膨率瞬间飙高,8~10月依序是7.0%、6.7%、5.1%。最令人难忘的是1996年,被称为「副总统兼行政院长」级的贺伯台风席卷全台,农产品全数泡汤,通膨率应声跳到5%,而2007年柯罗莎台风造成蔬菜减产,也让通膨率连两个月超过4%。
这样看来,台风确实会推升通膨率,而且有时这个通膨率也会创10年新高、18年新高,好像有山雨欲来之势,但这样算是通膨吗?和越战、石油危机这两个时期一比,我们会发现台风所引发的物价上涨期间不长,只有短短一、两个月,与越战、石油危机为期十年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因此台风所引发的物价上涨,只能算是物价波动,而不能称为通膨,因此也就不能以通膨压力升高加以形容了。
何以如此?因为每一次通膨率的升高,都有不同的原因,越战期间,战略物资需求升高,在供给追不上需求的情况下,通膨的现象就发生了,不过,由于是需求过热造成的,此一时期美国经济相当强劲。而随后的石油危机年代,油价大涨数倍,原油不仅能产制汽油,也能产出各类石化原料,产业关联度之高,为各业望尘莫及,此物一涨,百物皆涨,许多厂商无法承受成本这种涨法,纷纷倒闭,美国分别在1974、1975、1980、1982出现经济衰退,这个通膨因此得名为停滞通膨(stagflation),此一成本推动型的通膨,与越战时期需求拉动型的通膨,一个导向繁荣,一个陷入衰退,自然有天壤之别。
涨价原因、时长学问大
那么,何以台风所推升的通膨率在一、两个月后就缓和?这是因为这类通膨率升高的原因是蔬果,尤其是蔬菜,而蔬菜复耕只要三、四个月,待新播种的蔬菜收成时,供给一回升,价格就大跌,以1996年的贺伯台风为例,8月通膨率升至5.0%,随着蔬菜复耕上市,9月就降至3.8%,次年连1%都不到,由此可知,台风是掀不起通膨巨浪的。
总而言之,物价上涨的背后各有原因,涨得高不见得是通膨,还得涨得久才算。
小档案■通膨率(inflation rate)是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年增率,一般说来,一个经济社会有没有发生通膨,要看CPI的涨幅是否具显著性(例如大于3%)、持续性(涨得够久,一两年)、普遍性(食衣住行育乐,各项皆涨)。
小档案■1996年贺伯台风之所以称为「副总统兼行政院长级」,因为其造成的农作物损失达到148亿元,与平常20、30亿的农损相比高出甚多,在蔬果短缺,加以预期心理影响下,自然会带动相关物价上涨,不过,由于蔬菜复耕很快,通膨率也很快就回到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