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管处《合欢山史话》获奖 史籍照片与证据论述呈现读者面前

▲▼太管出版发行的《合欢山史话荣获文献书刊-使用政府预算推广性书刊类」佳作奖。(图/太管处提供,下同)

记者王兆麟花莲报导

太管处出版发行的《合欢山史话》荣获国史馆台湾文献馆109年度「文献书刊-使用政府预算推广性书刊类」佳作奖,这是太管处自107年出版发行的《峡谷山径二十里-内太鲁阁警备道路》获得台湾文献馆文献书刊佳作后,第二次夺得此奖殊荣。

《合欢山史话》本书系太管处委托在太鲁阁国家公园踏查30余年的文史作者金尚德先生,透过实地田野调查及史料爬梳,将合欢山这座山头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从历史宏观的角度娓娓道来,本书更同时将许多的经典史籍照片与缜密的证据论述一一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读者阅读本书的同时,不只能随著作者文笔一同遨游在不同的年代,更有逐渐拨开云雾见青天的酣畅感受。

例如「合欢山」一词,作者从早期道卡斯族的「合欢」族名开始切入,并提出清代嘉庆16年(1811年)的契约书,当时的人名就有「合欢毛毛」及「合番阿包」等姓名,并且配合早期山域名常使用番语或族名来命名,让读者可以理解,最早的「合欢山」应该是出自族语的一环,在文化转换的过程中被图纸纪录下而保存。

然而「合欢山」的地理位置并未因为图纸纪录或口语相传而确定,因为根据作者提出的考据,最早于清代康熙24年(1685年)首任台湾府知府蒋毓英主修的《台湾府志》时,对「合欢山」的描述仍是一空泛的概念,该书内说明「合欢山在南日山西,此山出滩,流入淡水港。又北而鸡笼鼻头山。」文中的指涉的区域十分辽阔,仅能确定此山的位置约略南起今日苗栗苑里镇、北迄淡水八里之间,此一地里位置直到清代统治结束,仍未臻明确。日本帝国总督府蕃务本署测量技师野吕宁在明治43年(1910年)发表于〈汉文版台湾时报〉的「踏查合欢山」一文中有以下论述:「本岛中央山脉有一峰,曰合欢山。夙为世人所知,未曾有实地踏查者,故莫悉蕴奥。」,足以证明,经过了2百多年,合欢山仍是一飘渺的山头。

▲得奖奖状

而「合欢山」一词为何如此重要,因为不论是日据时期还是后续国民政府时期,「合欢山」均有重要的军事枢纽地位,除了中横公路的统治及战略用途,「合欢山」也曾经是全台唯一可以同时接收台北新竹、苗栗、台中、嘉义台南高雄各地电台讯号的所在,因此,「合欢山」也曾经于山顶成立「中国广播公司合欢山转播站」,证明高山转播站比平地转播站更无死角,且可以肩负起将台北发送的转播网节目,转播至全台各地的重责大任。迄今,于合欢山北峰,仍遗留一座微波反射板,作为历史的证据。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处长游登良表示,《合欢山史话》这本书,俨然就将合欢山的历史,从深度及广度切入,研究过程均有聘请专家学者从内容把关,并重视美学编排设计,目的是要让曾经去过合欢山无数次的读者,在读完此书后,仍然有重新认识「合欢山」的全新感受。「合欢山」这座目前本园区内最热门的老少咸宜的山域,虽交通便利仅2~3小时即可抵达,但光是第一次科学测量,就花了200多年,从提出概念到真正贯通中部横贯公路,也花了50年,合欢山上所遗留下的历史痕迹,无不道出合欢山区域的慢活,欢迎读者持本书,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感受合欢山的慢活与悠闲,并再次踏上合欢山,相信会有不同的感受。

►偷偷分享少女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