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科技衛教師上線 演算法助精準調整胰島素劑量

慢性病照护平台和药厂合作,开发由演算法协助调整胰岛素剂量的软体。记者赖昀岫/摄影

过去糖尿病患者回诊时,往往要带一大叠血糖纸,医师看完庞杂的资料,才能给予胰岛素剂量调整建议,随着科技发展,只要点开APP就能记录血糖,并由演算法协助变更施打剂量,看诊时间也能显著缩短,更重要的是,不会影响患者医疗品质,就好像有医疗团队24小时陪伴控制血糖。

本土最大慢性病照护平台和药厂合作,开发调整胰岛素的医材软体,社团法人中华民国糖尿病卫教学会理事长欧弘毅说,这其实可以强迫患者正视自己的血糖值,只要有验血糖,数值就会传送到软体上,由演算法提供建议的胰岛素施打剂量,这样的智慧医材软体,适用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会自我检验血糖者及血糖控制未达标的病人,年长患者在使用上也不用担心数位落差问题。

使用上会由医师开立「数位处方」,为患者量身定做1套专属的血糖治疗计划,病人只要下载APP并输入邀请码,就会将资料分享给卫教团队,同时收到医师订定的治疗计划,之后就是执行「每日任务」,也就是按时执行输入空腹血糖值、施打建议剂量的胰岛素,以及血压、心跳、体重、饮食、运动状况等数据,直到计划结束,过程中如有相关问题,卫教团队也可以即时协助掌握。

食药署医粧组简任技正吴亭瑶举例,这种将数个不同功能的软体,整合在单一平台的性质,和通讯软体LINE的运作模式很像,这类数位工具应用非常广泛,开发趋势上以慢性病照护、癌症筛检预防和高龄照护为大宗。

目前糖尿病人口已突破250万大关,欧弘毅表示,在愈年轻时诊断糖尿病,一辈子面对的高血糖暴露越高,如果没有及早控制,未来的并发症会比同年龄人高,平均余命则更低,年纪大则要特别注意用药安全,特别是在低血糖的预防,急性低血糖可能会跌倒、意识丧失,长期则有失智症风险。

欧弘毅指出,糖尿病需要每3个月回诊一次,如果患者在过程中非常勤快地检验,数据量就很大,每次回诊时,医师要看完所有数据,才能给予下一次剂量调整建议,会耗费很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医材软体介入后,演算法会做出建议,告诉患者下一次要施打多少剂量,即时、精准控制血糖。

欧弘毅表示,如果已稳定控制血糖,可在使用后1至2个月停用,又变高再使用;急性糖尿病住院,或在住院期间确诊糖尿病者,则可借由智慧软体协助,减少刚出院又要频繁回诊的情形。

这对医、护、病三方式三赢的,欧弘毅说,透过医材软体,可减少时间成本,但因为能更精准辅助判读、不会减损到治疗品质;病人端因为能得到即时回馈,可以将血糖控制得较好,出现低血糖的状况时,也能逐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