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該換屋,還是「離家出走」?切記5形式、3重點,還有第1大考量!
图/Money钱
开启人生第二篇章,退休后该换屋或「离家出走」?
近几年退休族的生活规划和从前大不相同,相较于追求安稳,有越来越多人想要体验更精采的「第二人生」,这时,该如何选择后半辈子的居所?要换屋,还是「离家出走」呢?
退休后,你想住在哪?过去多数人会选择在原居所就地安老,但旧宅的居住型态和屋况、环境不见得能满足退休后的生活需求,因此,重新购置退休宅,或是「离家出走」,开启人生第二篇章,也成为许多退休族的选项。
知名房产专家张金鹗在退休前一年买下政大附近、位于半山腰的新居,一来是为了享有更舒适的空间,二来也因为新社区有物业管理和完善的公共设施,符合他与太太的休闲需求,再加上又邻近旧宅与既有生活圈,方便他随时探视父亲,或是招待学生与亲友。
有着「最美丽主持人」封号的资深艺人白嘉莉,则是在 2020 年从印尼回台后,就「定居」在北市的五星级饭店,她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长住饭店是因为便利、舒适、休闲设施丰富,且不用烦恼三餐、洗衣、清洁、修缮等问题。作画 40 年的她,还就近在饭店内举办个人画展,也掀起一股「退休后住饭店」的讨论热潮。
退休换屋首重财务平衡,依老后需求选择物件
总括来说,退休换屋可以粗分为 5 种形式:①城市中的购屋移居,包含旧换新、小换大、大换小、公寓换电梯大楼等;②由城市搬迁至乡村(或反向)的购屋移居;③自地自建;④租屋;⑤长住饭店、邮轮或入住银发宅。
针对城市中的购屋移居,中信房屋行销企划部副理江龙名表示,首先要考量的当然是财务问题,由于退休后不再有薪资(主动)收入,换屋前务必盘点手中债务,包括房贷、车贷与其他借款,同时盘点退休后的被动收入有哪些,例如:劳工退休金、劳保年金、保险金、股利收入、租金等,并估算出可动用资金究竟有多少、收支是否能够平衡,以免对财务造成过大负担。
其次,则视身体状况、家庭人口数、屋况、机能需求、社交需求等来评估换屋所需条件。例如上了年纪后可能膝关节退化,无法负荷每天爬楼梯,若原本居住在公寓,最好搬迁至电梯大楼或华厦;又例如子女离家后,只剩夫妻两人同住,建议可由大屋换至小屋,同时借此购入屋龄较新的房子,顺带解决屋况老旧的问题。
熟龄居家把握 3 重点,住得安心又便利
擅长居家空间规划、着有《后半辈子最想住的家》、《盖绿色的房子》等书的作家林黛羚则指出,熟龄换屋有 3 大重点要注意:
重点 1:动线要顺畅
退休时属于初老阶段,但应先为中老、老老时期预做准备,室内建议规划为无障碍空间,去除门槛、高低差等障碍,以免将来行动不便时处处碰壁。若无法搬迁至有电梯的社区,就要考量公寓能否装设楼梯升降椅或使用电动爬梯机。
重点 2:屋况要健康
退休后房子会一路住到老,且将来恐无力再翻修或换屋,因此好的屋况格外重要,尤其要注意结构与建材安全性,避免购买倾斜屋、海砂屋、辐射屋等,以维护老后安全与健康。
重点 3:机能要便利
年老时不一定要有办法继续开车或骑车,因此最好居住在 2 公里以内包办所有生活机能的地点,如此一来就算走路也能抵达,可减少许多麻烦。
此外,许多退休族家中累积了数十年的家当,容易造成换屋时的困扰,对此林黛羚建议,退休前几年就要开始执行「断舍离」,首先将超过 10 年未使用的物品清理掉,接着再视新屋的空间大小将物品减量,例如老家室内原有 30 坪,新家只有 15 坪,搬家前物品最好减量 2 分之 1,或至少 3 分之 1。
移居乡间别孤注一掷,留下后路弹性更高
至于从城市移居到乡村,江龙名指出,住惯都市的人未必能接受,林黛羚更坦言,有不少人原本抱着归隐田园、莳花弄草,甚至当个退休农夫的美好幻想,但最后却幻想破灭,这是因为高估了自己的适应能力,也低估了乡居生活的难度。
林黛羚举例道,有对夫妻长年住在台北,退休后搬到宜兰,才发现乡下非常安静,且必须终日与昆虫为伍,因此又「逃」回台北。还有一位单身退休族买下礁溪的独栋透天厝,重新装潢并装设电梯,改造为住家兼餐厅,但开张后生意不好,才发现当地人不爱外食,再加上她每月须回台北的大医院复诊,因此相当懊悔当初的决定,但由于近几年房价飞涨,让她已「买不回台北」。
若对移居乡间有兴趣,林黛羚建议先借由打工换宿体验真正的乡居生活,测试自己的适应能力;若没有农业背景,又怕脏、怕风吹日晒,就不要冒然买地当农夫。更重要的是,「不要孤注一掷」,押上退休后的所有身家,以免后悔时无路可退。
她举例道,有对夫妻买下位于屏东的果园,但仍保有高雄市中心的房子,就是预备老后无力再耕种时,仍能回到旧有生活圈,享受市区的便利机能。
江龙名也提醒,如果患有慢性病、须定期回诊,就不太适合移居到乡村,因为乡下普遍缺乏医疗资源。若向往大自然,建议选择都市周边的卫星城市,同样可以享有较多的绿地和休闲资源,但又能兼顾医疗、采买、社交等需求。
自地自建门槛高,须具备研究精神
近几年自地自建蔚为风潮,也有少数退休族梦想亲手打造自己的退休乐园,对此林黛羚表示,购地自建有一定的门槛,若没有相关背景,失败机率其实很高。其次,从零开始找地、买地、规划、申请、建造到完工,至少须花费 3~4 年的时间,尤其建筑业持续面临缺工、缺料的问题,工程可能无法按照预想的进度进行,这些都是行动前必须考量的。
若对自地自建真的很有兴趣,林黛羚建议先拜访有经验的朋友或民宿主人,了解实际的建造过程,看到喜欢的案例时,还可顺便打听负责的建筑师和营造厂。若已有属意的地点,一定要调查当地的气候、土质、周遭环境,以确保盖出来的房子不仅是好看,更要好住与安全。
她举例,有位朋友购入新竹的农地自建房屋,还兴建水池,引入周边的溪水养鱼。没想到某天池里的鱼全部「翻肚」,她遍寻不着原因,最后沿着溪水查看,才发现上游的工厂偷偷排放废水,但该间工厂的老板与地方政要关系良好,因此事件最后不了了之。诸如此类的事情,在乡间其实并不少见,因此购地时除了着重景观以外,也要把当地的邻居和「有力人士」调查清楚。
林黛羚也指出,自地自建最理想的区域其实并不是乡村,而是新市镇的边郊,这类区域的土地规划通常较为完善,地方政府执法也较为严格,遇到「恶邻」的机率相对较小,但土地售价会相对较贵。另外,购地前建议一定要找地政士(代书)咨询,厘清法规等相关问题,避免买到不适用的土地。
推荐阅读:「安养一条龙,吃住不用愁!」全方位信托 2.0 推动 3 大方向,让你养老更乐活!
晚年仍须有人照应,期待远亲不如依靠近邻
至于退休后以饭店或邮轮为家,林黛羚认为,未必真如大家想像的那么自在,例如邮轮有不同等级舱房,其实隐含着阶级的分类,也会形成无形的压力。其次,在邮轮或饭店里未必找得到能够完全信赖的服务人员,当生病或有紧急状况时,可能无人能够提供直接的援助。
假设初老和中老期身体状况允许,四海为家倒是无妨,但进入老老期之后,建议还是回到自家居住,将来需要聘请看护或加装医疗设备时会较为方便。
江龙名也提醒,年纪大了以后其实多少都需要有邻居相互照应,尤其儿孙都离家之后,有邻居能够串串门子、闲话家常,生活较不会感到乏味。最重要的是,不管选择哪种换屋模式,一定要和同住的人好好沟通,取得共识,才能让退休生活更加和乐。
退休族都在问
Q1:夫妻两人住多大的房子最刚好?
作家、「好宅好人好生活」版主林黛羚答:
根据日本人调查,两个人其实只需要 17~20 坪的空间就非常足够了,很多人舍不得丢东西,才会认为大房子才够住。不过老了之后要整理大空间其实非常累人,而且多数人家中有超过一半的物品是已经没有在使用的,倒不如尽早清理干净更好。
Q2:退休后要和儿孙同住吗?
中信房屋行销企划部副理江龙名答:
很多人退休后怕寂寞,想和儿孙亲近,但同住在一起其实容易造成摩擦,倒不如折衷一下,选择住在同层、同栋、同社区,或是同一条街,彼此能保有私人空间,避免互相干扰,退休族也可利用闲置资金装修房屋,吸引儿孙前来相聚。
本文转载自《Money钱》,原文为:后半辈子 该换 屋,还是「离家出走」?退 休换 屋 5 种形式,财务才是第一考量!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