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独资医院试点方案出炉,如何与其他医院形成“互补关系”?

外商独资医院将探索出怎样的差异化医疗服务模式?

11月29日,国家卫健委等4部门公布了《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下称《方案》)称,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

第一财经梳理发现,该《方案》是对今年9月8日《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的进一步细化。有医院管理资深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方案》规定了试点任务、试点条件和管理措施,体现了我国最大程度上鼓励外商投资的决心。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医院数量达到3.8万所,其中三级医院有3855所,服务体系比较健全,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公立医院诊疗人次数占全国医院诊疗人次数的83.5%。

那么,外商独资医院对我国医院发展、群众就医具体会产生哪些影响?根据《方案》解读,外商独资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有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的国内居民和在中国学习、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员,与其他医院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是互补关系。

“外商独资医院与其他医院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是‘互补关系’,这意味着,外商独资医院的角色定位、服务模式等都需要和现有的医疗机构形成差异化。这样一来,除了方便外籍人员就医,也会吸引一部分原先可能会去到海外寻求先进诊疗技术的国内高收入人群。”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执行理事长蔡江南告诉记者。

也有业内专家认为,“互补关系”应该体现在“新技术”“新疗法”“新药械”。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高解春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由合资变独资,将国际上高端、先进技术引入等,这些开放政策下的做法其实意味着更新的生产力、更高质量的发展将在医疗卫生领域形成。

高解春提醒,在高端、先进技术的引入与落地的过程中,创新性与安全性应该相辅相成,两者不可“偏废”,不能因为引进多项技术而忽略了一些安全问题。因此他建议,可以优先选择一些在国际上已经应用得较为成熟的技术(进行准入),而不是让技术到国内来开展临床试验。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赵大海告诉记者,需要从两方面看待“互补关系”这一定位。他表示,对于拥有享誉全球的顶尖外商独资医院品牌如梅奥诊所、麻省总医院等在国内落地,这一类机构的诊断、治疗、康复以及用药水平与国际一流水平持平,这足够可以吸引到一大部分国内高收入群体。

赵大海还称,对于一些在自身国家服务能力和水平较为普通的外商独资医院品牌,“我们在欢迎他们进入中国的同时,也需要匹配同等的监管措施。”

对于外商独资医院是否能够成为医保定点机构,上述专家均对记者表示,此前国内的合资医院,已经有被纳入成为医保定点机构的先例,这对吸引更多的患者会有一定帮助。但事实上,外商独资医院无论在挂号费、医疗服务费等领域都较为高昂,就算医保报销一定比例,自费部分仍然不低。

也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外商独资医院是否应该被纳入成为医保定点机构,还应该根据试点城市的医保筹资水平进行测算后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