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材源:行洪通道守望者

原标题:

王材源 北京市水文总站勘测二队队长(引题)

行洪通道守望者(主题)

北京日报记者 王天淇

“重点点位的水文数据是我们报汛的内容之一,达到蓝色、黄色预警级别,我们就要一小时一报,如果到橙色及以上,那就是半小时一报。”——王材源

“预计19时至21时,北京市北运河流域北关闸断面将出现蓝色预警标准洪水(700立方米每秒),现发布洪水蓝色预警……”今年7月30日下午,许多人的手机上都收到了这条预警信息。彼时,距离北运河不远的通州水文站里,王材源双眼紧盯屏幕,紧张地关注着降雨落区和降雨量。

王材源是北京市水文总站勘测二队队长。从2013年博士毕业进入水文总站开始,王材源先后负责过地表水分析评价、山洪预报、水文监测等多项工作,一直和水文数据打交道,“只不过原来我是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现在我是走到一线负责收集数据。”

勘测二队负责密云、怀柔、顺义、平谷、通州、大兴以及部分东部城区的水文监测工作,下辖通州水文站、苏庄水文站两个驻测站,23个无人值守巡测站,还有全市245个雨量监测站,84个水位监测站。按照北京城市河湖“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防洪排涝格局,城区西部的雨洪水除了利用西蓄工程蓄滞外,还会有一部分经清河汇入温榆河后排入北运河。“北分洪”是指城区雨洪水经坝河汇入温榆河后排入北运河;“东排”是指城区雨洪水经东部的通惠河排入北运河;“南分洪”指城区雨洪水通过分洪道闸向凉水河分洪,但最终也会排入北运河。因此,北运河承担着北京城区防洪排涝的艰巨任务,也是汛期水文监测的重点部位。

王材源和他的同事,是这条重要行洪通道上的守望人。

7月30日当天,北京迎来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水文总站针对北运河流域北关闸断面发布洪水蓝色预警,这也是北京今年发布的首个洪水预警。王材源组织勘测二队的全体成员编成3个应急监测组和1个机动组,随时准备出动监测水文数据。

当天下午,得知北运河上游通惠河的高碑店闸为了加速排水调节了闸门开度,王材源立刻派出了一组应急监测组前往现场监测水文数据。“一是重点点位的水文数据是我们报汛的内容之一,达到蓝色、黄色预警级别,我们就要一小时一报,如果到橙色及以上,那就是半小时一报。另外,我们也需要在强降雨的时候对水位和流量的关系线进行率定,看它是否准确。”王材源说。

大雨倾盆,河道涨水很快。王材源一边安排站里的其他防汛和水文监测工作,一边随时和外出的监测组保持联系,叮嘱同事们注意安全,“水文数据当然重要,它是我们后续监测预报洪水的基础,但任何时候,人员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入夜之后,降雨依旧。临近午夜,眼看东部地区的雨越下越大,王材源亲自带人前往北运河北关闸附近监测点采集水文数据。

暴雨如注,眼前白茫茫一片,王材源虽然穿着雨衣、雨靴,但里头的衣服早已湿透。穿好救生衣,系上安全绳,王材源走上河边的下河步道,河道水位明显上涨,站在步道台阶上,水也没过了脚腕儿。测完了水文数据,王材源又小心地把取沙瓶放入水中,“测量水中泥沙的变化也是一项重要的水文监测任务,回去之后泥沙经过沉淀、烘干,再进行后续的检测分析。”

洪水平稳过境。次日凌晨,洪水预警解除。

今年,北京的雨比常年多。仅仅一个多星期后,王材源和同事们再次迎来考验。“8月8日下午发了预警,9日早6点启动防洪排涝应急响应。”为了做好应对强降雨的准备,王材源从8日晚上就住在了站里,连夜清点装备,并且要求设备运维的第三方人员24小时值班,“万一强降雨过程中设备出现问题好及时解决,我们得提前把所有工作都做好。”王材源说。

第二天早上,王材源发现有3处雨量站的当日平安报没收到,他立即安排人赶往现场实地查看。“平安报收不到也有可能是正赶上信息回传的时候信号有卡顿,这其实是正常的,但是不能有侥幸心理,万一真有别的问题呢。”王材源说。还好,信息很快反馈回来,三个站点没出现大问题。

在水文总站工作十多年,每次遇到强降雨天气,只要有一位同事在外作业没有回来,王材源悬着的一颗心就不能放下。他总会时刻保持和同事们的联络,反复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他也会像个大家长一样,提前叮嘱食堂多准备一些食材,做好后勤保障。“这种时候,我们的队员可能到怀柔、平谷的山里去监测,夜里两三点才回来,淋了一身雨,要是想吃口热乎的呢,那就不能按一天三顿饭的量准备,要是有其他站的同事来支援呢,也不能按平时的人头准备,总得有点富裕。”王材源总要做好全面准备。

细致、踏实、朴实,在王材源看来,这是作为一名基层水文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