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平和平宣言 开了一扇窗

(图/本报系资料照)

前立法院长王金平筹设「中道和平联盟智库」,8日举行和平宣言倡议大会盟,主张「两岸治权互不隶属,主权同而不分」。他的目的就在为两岸避战及谋求和平作准备,其主张有三步骤:一是先重新就台湾人民的两岸认知来定位两岸共识;再从这共识中来倡议「两岸和平协议」,最后再进行两岸和平协议的签署及合法化。

依循九二共识的思维模式,在一个中国原则部分,王金平认为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同拥中华文化是两岸多数人的认同,故希望将同属一个中国原则转为同属一个中华民族原则。在努力谋求统一部分,基于避战反战的两岸多数认同,希望转为努力谋求和平原则,因此有两岸和平宣言之倡议。简言之,王金平提出两岸共识之主张就是两岸同属中华民族,要努力谋求和平。

为落实及确保两岸和平,王金平认为最直接简易的方法就是筹组中道智库来汇聚多数民意,既倡议又拟定出两岸和平宣言,理性务实来谋求和平。

王金平说倡导两岸和平协议并不是要取代海基会与海协会的对话及运作机制,只是扮演引导及鞭策的角色。因两岸和平协议的签订,是要由大陆国台办委托的海协会与陆委会委托的海基会来签署,之后双方还要各循合法化的过程来确认,方具合同效力。

对于王金平的倡议,国民党乐见其成,也约略认为王金平的主张是可成为国民党两岸新主张的试金石。从党主席朱立伦肯定「主权同而不分」,到文传会李彦秀肯定和平交流是国民党长期的政策,以及多数立委的支持,可观其同。

至于民进党基于意识形态与国家立场迥异,是不可能认同这两岸共识的,而因王金平现况力量有限,未成气候,只能持静观其变的态度。但王金平试图以「两岸治权互不隶属」来寻求民进党支持者的支持,求诸中道伯的立场,应会有所得。

至于大陆当局的态度,大体会肯定同属中华民族、发扬中华文化及和平发展的价值,但要更换「九二共识」,恐怕目前仍属禁忌,应会以静制动,审时度势再参酌。对于和平宣言,北京应也乐见其成,但若要由和平宣言转进到和平协议,就目前来看,应是荆棘密布,不甚乐观。

王金平的两岸共识是理性务实的观察,是多数民意的认知,由此来领航台湾人民谋求两岸和平发展的愿景企盼,对台湾社会的舆情有极高度又重要的影响。至于对蓝、绿的影响尚有待观察,须看后续酝酿的质量而定,原则上蓝优绿劣。就两岸互动而言,似有开一扇窗的意象,有一种引力磁场的作用。此中道又和平的理念,就是儒家文化圈的至尚格局,定有善德以应之。(作者为中国文化大学政治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