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屈了16年 故宮「蘇軾書赤壁賦」終於當上國寶
「苏轼书前赤壁赋 (局部) 」获文化部指定为国宝。本报资料照片
文化部3日公告,故宫典藏的7件书画指定为国宝,其中包括日前以「浮海一粟」引爆话题的「苏轼书前赤壁赋」。「苏轼书前赤壁赋」为苏东坡手书「赤壁赋」的唯一真迹,以苏大文豪跟赤壁赋在中国诗词中的地位,此帖早该跟「寒食帖」、「江上帖」等苏轼真迹同列为国宝,却因缺乏展出机会无法送审,始终无法获得文资身分,如今终于扬眉吐气。
其他六件被公告为国宝的包括:元赵孟𫖯书禊帖源流、唐吴彩鸾书唐韵、集古名绘宋李唐大江浮玉、明陈洪绶画隐居十六观、清传綮写生、元吴镇嘉禾八景。还有两件被指定为重要古物:明赵左秋山红树图、明陈淳设色花卉。
元丰五年(1082)7月16日,苏轼与友人乘舟游览黄州城外赤鼻矶,遥想800多年三国时代赤壁之战中孙权破曹军,写下千古名作「前赤壁赋」,表达对宇宙及人生看法。同年10月重游,又写了一篇「后赤壁赋」, 两文后世传诵不绝,不论新旧课纲都列入推荐选文。
文化部文资局的指定理由表示,此卷为苏轼亲笔所书文学名作「前赤壁赋」,跋语中透露被谪贬黄州的困境与无奈。无论从书家本人到此文写作缘起、传说、流传与对后世影响等,皆堪称史上不朽经典。
在艺术成就方面,文资局指出,相较苏轼传世率性随意行书,此卷行楷作风流露精心书写态度,笔法上变化万千,结构亦别出心裁。透过不同起笔方式,搭配合适运笔与收笔,能于楷体较多限制下出变化;书写过程中,苏轼亦能随意地加入许多细腻动作,带着些微颤动独特线条,细赏却又不显刻意,反而成为其色用笔。书写上亦开创出「我书意造本无法」新观念,成就有宋一代尚意书风。晚明董其誉此卷为「坡公之兰亭也」,不仅是个人传世行楷书代表杰作,亦是北宋书学成就展现。
2005年,文建会依新修订的文资法,将古物分为国宝、重要古物与一般古物三级,年底故宫即完成院内古物的暂行分级,2008年起分批提报文资审议,由文资局古物审议委员进行实勘与审议。拥有国宝地位的书画多为脆弱纸质,为了保护文物,往往要等到提件展览时,才请古物审议委员配合实勘。「苏轼书前赤壁赋」因为太珍贵,上一次展出(2006年)是文建会启动古物分级审议前,审议会启动后不曾展出也无法送审,延缓登上「国宝」宝座的时机,这一等便是16年。
「苏轼书前赤壁赋 (局部) 」获文资局指定为国宝。图/故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