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朗东/你知道非暴力抗争是什么东东吗?
▲非暴力抗争也是一场舆论战,必须能获得「更多人的信任与认同」。(图/本报资料照)
文/温朗东
前两天有些朋友问我:「228在国民党党部前面丢汽油弹的是谁?是不是你们?」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反映出我们社会对于非暴力抗争是不够理解的,我提供一些个人见解供各位分享。
就个案来看,我不知道丢汽油弹的是谁,我身旁的朋友也觉得这个行动有些可以检讨改进之处。但比起分析个案,我觉得讨论出非暴抗争的概念轮廓,或许更为重要。
抗争是人民在政府内部实现意志的手段之一,它未必暴力,也未必违法,未必不暴力,也未必不违法。极致的违法暴力抗争,像是武装革命,也是抗争的一种,但很多时候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当政府掌握军队武力的时候,双方的武力差距过大,直接硬拼可能是没办法获胜、伤亡惨重、反抗意志消磨溃散的。完全没有暴力冲突可能的合法抗争,例如在街边举牌,虽然风险小,但是所能产生的效应也会比较小。各种手段之间没有必然的好坏,手段只是实现意志的工具,视情况使用罢了。
所以我们先来处理一个常见的急统分子质疑:「这么有种怎么不直接武装革命?」这个问题预设了要实现意志,特别是对抗、废除、修正政府体制的意志,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当乖乖牌照着政府的意思走,政府不给你的就想都别想拿;第二条是武装革命,靠鲜血杀出血路。在这个二分法之后,急统分子得出了一个结论:武装革命太难、损害太大,所以只有第一条路可选。
第一条路不仅是按照中华民国的意思,也包含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意思。急统份子心底其实也是没那么喜欢这条路的,心里感到有些无奈跟耻辱,但没办法,人都想安稳过活,世事总难以尽如人意。这种无奈跟耻辱会成为对抗争及社运人士的反感:你们也没比我勇敢,还不是玩假的,没胆上战场,凭什么想改变体制?
这个质疑的真正问题在于,要实现意志并不是只有妥协与革命两条路,在这两个端点之内,有无数的抵抗选项,需要一点勇气与代价,但不必到达杀戮与死亡的代价,这些选项的大宗,就是非暴力抗争。只能要够建立民众对于非暴抗争的信心与熟练的操作手段,就能够改变许多维持现状派甚至统派的想法。因为他们原本以为只有两条路,如今我们开拓出了无数的路,而那将会是有效果的。当这种可能与希望感出现的时候,改变体制就成为可能。
讲到这边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重点:非暴力抗争同时也是一场舆论战。它必须要能够获得「更多人的信任与认同」。当然,绝对还是有反动派感到反感,但那是因为他们还没认识到改变之路不是只有妥协与死亡两条,无须太过在意他们的恶言攻击。重点应该摆在是否能够扩大认同,而不是考虑暂时还不会被改变的社群。
▲非暴力抗争的理念普及,参与人员的相互约束,避免失控的状况发生。(图/本报资料照)
既然是舆论战,就必须考虑到阅听人的观感。这个时候,就得要思考「比例原则」,也就是「抗争手段」与「诉求目的」的关联性。当你使用高强度的抗争手段,例如占领公务机关的时候,你所面临的就是「暴民」的指控,你能够在舆论战中防守反击以至于获胜的重点有三个:
第一个是你的诉求目的够强够正当,能够支持你的抗争强度。这点经常被忽略,因为抗争中有种激情与浪漫,会让人想要投身并感受自己成为群众焦点、历史的英雄。这种浪漫想像不可能割除,但要自我节制,反复的检讨自己的论述理念是否经得起挑战,是否能支撑所采用的手段。否则,焦点就会从诉求转移到手段,只看到乱,看不到正当。
第二个是非暴抗争理念的普及,与参与人员的相互约束,避免失控的状况发生。原因在于,当非暴抗争理念不够普及的时候,执政者的自导自演变得非常容易:派人乔装暴徒对警察动粗,进而取得舆论上,武力镇压的正当性。
第三个是对于遭受暴力对待的准备与防范。非暴抗争只是自己不用暴力,不代表不会被暴力对待。然而,那些暴力对待是个代价,用以换得更广大群众的同情与认同,例如在攻占行政院运动中所遭受的警察暴力,当手无寸铁的民众,离开行政院的时候还被警方殴打,那样的场面是能唤起更大的关注的。一样的道理,罚金或者有期徒刑,也是种代价。如果不能获得认同,那代价不宜过高,不然就是对己方整体战力的折损。有负担代价的准备是很重要的,这可以使你避免国家以法律或是突发的暴力,造成预期以外的伤害。
我们得要经常去思考:行动放在媒体上,传统媒体或是社群网路上,会被讲成怎样?在各种矛盾错纵的叙事中,哪一种叙事方式会浮上来?那种叙事对意志的实现是有利的吗?如果没有,那么这个行动可能就要修正甚至放弃。
非暴力抗争,除了理念跟纪律之外,还是充满变数及高度仰赖创意的。最大的变数在于体制人员的失控,例如刚刚说的警察暴力问题,又或者像是外交官员对于台湾国护照贴纸的劝说禁止、政大主任教官对政大野火阵线的海报撕毁。这些都不是行动者起初能完全预期的。但当体制人员气极败坏的发现体制有漏洞,却在漏洞尚未透过民主机制填补,直接采用违法的方式执行的时候,我们就诱引到了体制人员违法,也透过他们的违法让更多人去关注、去反思他们捍卫体制的动机与合理性。因而获得远比最初规划大上数倍的成功--更多人的关注与认同。
由于新闻传播的发达与网路扩散的不可逆,非暴抗争在当代越来越往舆论战的层面发展,使过往的案例与理论在实践中有验证以及修正的可能。这是个变动的时代,我们还在变动当中。每一个人都身兼多角,既是阅听人,也是报导者,是体制的一员,也有改变体制的机会--我们都可以是行动者。
行动的代价有高有低,每个人所能承担的风险不同。然而,采取低风险低成本的抗争方式,即使只是举旗呐喊的、打笔战的,也是扎扎实实的运动参与。最可怕的事情在于:有些人还持续以为世界是不变的、维持现况是可能的没有风险的,也就是说他们尚未认知到:中低风险的非暴力抗争成本,远远小于活在零风险的现况幻象当中。这就像是把所有积蓄放在银行,不作任何中低风险的投资理财,有一天突然发现,你所相信的现金价值,只是物价浮动、货币涨退、劳退崩盘中的危楼。
●作者温朗东,专栏作家,原文张贴于作者的脸书,已获授权刊登,以上言论不代表公司立场。88 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