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Line故我在!陷入「24小时开机」模式 智慧人生被资本主义掌控
▲手机让人生数据智慧化,却也更被资本主义掌控。(图/取自免费图库pexels)
文/彼德.布隆(Peter Bloom)
摘自/时报出版《隐形牢笼:监控世代下,谁有隐私、谁又有不受控的自由?》
在今天这个世界,自我感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利用数位记录来培养智慧身分与智慧认同。就这一点而言,「智慧技术」能让用户变得更好,也更清楚各种版本的自我。若你想释放内心的园丁,可以借助最好的技术,向世界各地的绿手指请益,或是在部落格写下遭遇的挑战和成就,甚至下载手机应用程式记录自己的进展。
身分现在可以轻易存取,可以完美化。当今数位记录的技术与实践,提供大家创造好几种「我」的机会,这些「我」比以往任何时候看似更「智慧」。麻省理工学院学者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在《虚拟化身:网路世代的身分认同》(Life on the Screen)一书中写道,在这「身分的游戏舞台」上,大家可以善用虚拟世界,尝试不同的身分,其中许多身分与离线的我形成鲜明对比。
的确,这种全新的线上世界不仅提供舞台让你实验各种自我,也让你深入美化自我。这种盛行的「智慧文化」为美化自我提供了新的管道与方式,所以这些可被数位记录的自我,犹如快照,显示一个人最终想臻至什么境界,可能是一流的专业人士、最有见识的政治评论员、演唱会里显眼的观众,或是最受欢迎的约会对象。也正是在这里,数位式记录与可计算性有了交集。
一个人的智慧身分不断提醒你哪里还不够好,哪里需要改善。这种得不断升级与进化的精神,必须是双向道,技术才能满足不同使用者来「协助他们自助」。一项研究显示,健身应用程式如果可以放大字体并降低苛求,就能使较高年龄的用户显著发挥健身功效。然而,这也揭露「智慧」与改良自我、完善自我之间有着广泛的连结。
▲今天这个时代,可以改成「我Line,故我在」。(图/取自免费图库pexels)不管你用什么方式让你的自我臻至十全十美,一路上都是靠智慧技术对你的进展与变化打分数。「技术」可能是从口袋或皮包里传出的小声音,让脑海铃声大作,逼问你是否已走完今天该走的步数;或是手里传出的嗡嗡声,尽责地提醒你,和朋友的约会快来不及了。我们担心身分被盗用,这担心合情合理,但却揭露底层更根本的一种存在性不安全感。这个时代的潜在主题是:「除了数位足迹,我到底是谁?」我们担心如果自己的数据被删除,我们的自我与身分也会被完全且彻底地删除与清空。这项技术的魅力,在于能够轻易而持续地帮大家记录自己。只要手机开机,一个人就能确认自己存在,就这角度而言,大家不厌其烦地个人化自己的手机也就不足为奇。手机不只是表达自我与身分的载体,它还摆明了——它才是真正的我。笛卡儿(Descartes)的名言是「我思故我在」,在今天这个时代,可以改成「我发讯息,故我在」。
显示当今的自我一如数位足迹所显现的液态化,复数我的现象转化为被编码与被分类的自我。此外,新技术创造了新智慧,制造出好到不能再好的自我。而今世界多的是一天到晚下载智慧技术的人,以便他们能即时呈现智慧自我。大家以数位技术记录自己的同时,也愈来愈被当代资本主义所量化与掌握。
由于能够进一步了解员工的工作、生活以及娱乐的方式,所以公司可以判断员工是否有效地最大化他们的时间效能。发现「更智慧」的做事方式(意味着事半功倍),是实现你所有希望和梦想的关键。换言之,现在大家都可评量自己的所作所为与原则,为智慧打分数。你是否调配到最好、最有效率、最不耗资源的谋略来实现目标?今日出现一种趋势与现象——内部及外部规范有增无减;在这样的文化风气里,一个人的数据是最终评断其价值的基础。
这为「自我管理」一词注入新意。自我管理也重新建构了工作与生活的定义。首先,愈来愈少看到「没作用」的人生。一个人的所有经历与体验都该「有作用」,以改善其幸福感与人生前景。根据这个观点,无论你从事什么,务必要过着「智慧」生活。同样重要的是,大家渐渐地不是只过一种生活,而是好几种生活。因此,传统上平衡工作与生活的需求,逐渐变成如何高效与「智慧」地平衡这么多种生活。
▲人类更加紧密配合这些不打烊的现象。(图/取自免费图库pixabay)
大家必须成功地累积与调配虚拟资本,才能在数位化时代里茁壮。尤其要注意的是,众人被要求分秒不停地追踪时间被用在哪里,以确保时间的整体价值,这开启了「永远开机模式」的资本主义。诚如强纳森.柯拉瑞(Jonathan Crary)的观察:「全年无休的市场,以及配合不停地工作与消费的全球基础设施,已存在了一段时间,而今人类更加紧密配合这些不打烊的现象。」
此外,它还进一步衍生了和行动技术相关的「赋权/奴役悖论」(empowerment / enslavement paradox),在这情况下,大家「担心他们已成机器的奴隶」。此现象在大家预期之下延伸至职场,尽管许多专业人士乐见这些技术所提供的灵活性与弹性,但是「相同的工具在许多方面让他们在工作上得以赋权,同时也剥夺他们长期珍视的自由。除了『个人时间变少』,研究显示,许多受访者经常提到工作压力增加、监督与监视更频繁、更难以区分工作与生活之别」。
数位技术招致谴责,称其恶化精神与心灵,也忧心它导致道德沦丧,它反映了一个不相连的碎裂化社会,最牢固与最核心的关系,愈来愈只能见于虚拟世界里。然而实务上,这些社群网路与行动技术协助大家实现个人的理想、充实自我。它犹如数位护照,让你进入更美好、更深入、更符合道德良善的生活与存在;它催生并合法化对数据无底洞似的需求,以便探索与揭露一个人的内在。这么说来,收集数据最重要的目的,为的是提升灵性与道德─个人借由数位方式向外延伸,到头来其实是探索内在。利用大数据控制「灵魂」,意思是「创造发挥自律、控制自我的人类,让自己恰如其分地融入所谓的民主资本主义社会」。
个人健康与更深层的灵魂照护突然成了可量化的数据,得以持续收集与分析。一个人每日的数位记录成了忏悔与告白,「永远开机」不停累计的数字,显示我们的罪行,强迫我们非看清不可。这神圣的数据收集范围极广,大至汇整有关全球的道德状态,小至监视个人每日的呼吸。
★本文摘自时报出版《隐形牢笼:监控世代下,谁有隐私、谁又有不受控的自由?》,作者彼德.布隆(Peter Bloom),「为何全球大多数人遭到监控,却是来自一个不受监控的上层力量?99%人民必须对自身一言一行负责的同时,1%菁英和上层阶级却享有百分百的隐私。」
►我们的美丽就用白纸黑字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