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省下小钱,却忘了最终花在医疗费

文/须正宇

这次身边真的满多人开始认真抵制顶新了,抵制到看到饮料店还在用林凤营时候心里会觉得怪怪的,只是想了想还是觉得这样的现况满可悲的,抵制统一、抵制顶新之后,我们还剩下多少东西可以吃?

不要跟我推崇义美,义美终究也是出事了,老实说我搞不懂为什么这次义美出事后让大家退货好像就又洗白了然后又可以重登所谓「良心企业」的不实神话,还是某方面来讲台湾人真的可怜到只是一个「本分尽得比较多(这次也出包了代表没有尽到本分)」的厂商就能够被吹捧成这样。

不是我要唱衰,也跟什么中国市场还是台湾市场无关,但仅靠抵制这种行为所能造成的改变其实没有太大实质意义,某方面来讲我甚至觉得这样的行为中存在着太多意气用事成分。倘若顶新真的因为这样翻了、关了很多厂,那些失业员工该怎么办?

顶新是个大集团,但不代表他底下所有的子企业、所有的员工都和最上头的老板一样肮脏无耻,这种黑白不分全部抵制的行为真的让人颇看不透。也许有人会想说这些子集团、员工没有第一时间揭发就是共犯。那很好,就来谈谈整个台湾目前食品产业相关的共犯结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要谈共犯就有趣了,举个例子好了,统一跟味全布丁卖20元,旁边有个布丁标榜天然(有机手工…之类的随意)但卖45,此时很想吃布丁的你身上只有50元好了,会买哪一个呢?摸着自己的良心,想想过去的自己,答案大家放在心里就好。但因为便宜,无形中我们脑中也默默被植入了「布丁就是大概20元」的印象

问题来了,首当其冲的就是45元的布丁,因为没人买所以这个产品最后死掉,良心厂商或者良心产品由于价格较高(请注意我不会讲昂贵)并不被接受,所以经营不下去,或者糟糕一点堕入邪道改走黑心路线,还有另外一种,就是接受大集团的并吞。

今天大家在选择食物的时候往往太容易受到「价格」所主导,导致了整个食品的竞争除了压低价格很少能得到客源,然而原物料是在持续上涨的,原料一直在涨、优质原料可能涨得更严重,但每次只要食物一涨价大家就抱怨、不想买,缩水也抱怨、不想买,明明大家就知道原物料上涨的事实,却不愿意让厂商的产品涨价,你会嫌薪水少,厂商难道不用赚钱吗?

但没有办法,为了迎合消费者、为了「冻涨」,反正太多人只管价格、份量,那么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节省成本。大集团可以很嚣张的强迫上游厂商不准涨价(反正你不卖拉倒我找别人),但上游厂商或者一般小厂商也得过活,那他们得怎么办?

没办法坑别人只好自己想办法,而结果往往就是选择较为便宜的原料,才有办法维持同样的出货量同样的价格。怎么比较便宜大家心知肚明,厂商们有的也许知道装不知道,有的也许真的就不知道,但为了压低成本除了选便宜的原料毫无二法

那到头来,为了买到便宜大碗的食物,那些「根本不该被省下来的钱」最后就是反噬到自己的健康上,我们真的有办法把责任通通推给厂商和政府吗?回过头来想想,到底是谁告诉我们「布丁20元」?大部分的人会说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那影响市场机制的人是谁?不就是我们这些消费者,还有那些大到足以违反一般经济理论的企业集团吗?

如果我们不能接受好却贵的原料、不能接受涨价、不能接受缩水,那如此贪得无厌的我们到底凭什么觉得自己应该吃到多健康的食物?

抵制绝对不是解药,我们需要的是更全面饮食价值观革命

作者须正宇为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研究所生,以上言论个人立场,与本报立场无关。ET论坛欢迎云友更多参与,也欢迎网友发表高见,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