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楼常踩空! 当心「视力小偷」青光眼作祟

青光眼已是国人排名第二的失明原因,且患者人数逐年上升。(示意图/本报资料照)

67岁的黄先生,30年前被诊断出青光眼,起初他并不相信。后来虽开始治疗,但在几年前偶然遮住左眼,才惊觉右眼视力已大受影响。经药物治疗及数次手术,眼压仍忽高忽低,直到今年初接受了微创青光眼手术,眼压才明显稳定下降。

青光眼已是国人排名第二的失明原因,且患者人数逐年上升,台北荣总眼科部主任级主治医师刘瑞玲指出,传统认为青光眼是中老年人的疾病,但近年罹患原发开放性青光眼的年龄层有下降趋势,其中不乏在青壮年就严重到需要手术治疗者。

刘瑞玲表示,眼球内每天会生成一定水分,当水分无法排除时,眼压会增加并压迫视神经,造成视神经受到伤害。然而,由于两眼视野大部分重叠,其中一眼出现问题时有另一眼的视力补偿,不容易察觉,因此大部分患者常误认「眼睛很累」或「眼镜度数不够」。

刘瑞玲提醒,民众应遵守「三要三不要」以远离失明危机。(台湾青光眼关怀协会)

直到视力模糊不清求诊时,才发现罹患青光眼且视野已严重缺损,也让青光眼被冠上「视力小偷」之称。刘瑞玲说,青光眼的可怕之处在于对视神经的伤害是不可逆的,等到开车某个角度视野看不到、下楼梯容易踩空、看书不能连贯等,已是晚期或末期病人,视野严重缺损。

三军总医院青光眼专科主任吕大文表示,约有三到四成患者觉得不对劲时就医视野已严重受损,很可能三到五年就面临失明危机,因此一定要有积极治疗的正确认知。

吕大文建议,初期的青光眼治疗建议使用眼药水,但高达四分之三患者会自行停药,顺从性不佳,目前除了眼药水、青光眼有雷射、手术等多元治疗方式,鼓励患者可多与医师讨论、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他说,部分患者即使多年使用眼药水治疗,眼压还是忽高忽低、控制不稳,这时建议考虑手术治疗,不过临床发现,许多患者对手术抱持误解,例如「动手术眼睛会瞎」、「好像会很痛」、「伤口很大、需要很久才能复原」等,容易一拖再拖,造成病症严重恶化。

吕大文指出,目前青光眼已有多元治疗可选择,患者可多与医师讨论。(台湾青光眼关怀协会)

吕大文指出,传统手术利用组织切割制造引流通道,微创手术则是在眼球上制造微小伤口后置入一个迷你引流管,加强房水的排出,达到控制眼压,比起传统手术,微创手术伤口较小、手术后的不适感明显较轻微,且手术时间较短,约10到15分钟完成,术后即可回家,复原期相对较快,多数患者于术后也无需再点眼药水,替无法透过药物稳定控制眼压的患者提供新选择。